首先把昆虫定义为6足动物的想法是错误的。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都是6足,它们都不是昆虫。还有一些别的节肢动物,比如蜱,在某些发育阶段也是6足。浮游动物这个坑太大了不敢跳,但我觉得在海洋浮游动物里找一些6足的也不是难事。
所有昆虫都是6足动物,因为它们就是从一个6足的节肢动物类群分化出来的;就好比一个人全家都姓赵,不为什么,就因为他祖上也姓赵。就算演化成捻翅目雌成虫这样妈都不认识的样子:它依然是基因层面上的6足动物,只要有需要,基因组就能流畅地编码出6足的形象(雄性):以蛱蝶为例,蛱蝶只有4只功能性的足,但在生理上人家可是有6只脚的,只是前足一般缩着看不出来。前足虽然没有行走功能,但是还有其他一些功能比如化学感知。
演化没有方向,性状没有目的;这些应该都是说烂了的点了。不过虽然一个性状的产生没有意义,但它可以具有演化上的优势。昆虫占据了四分之三的动物种类,它们在演化上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是这里有个逻辑上的陷阱,昆虫具有演化上的绝对优势,又有6条腿,因此这6条腿一定也有优势——实际上不一定。
6条腿比4条腿好吗?这个回答起来相对简单一点。节肢动物里很少有使用4足行走的。
蛱蝶算一个,但人家的主要运动方式是飞,本来就不怎么需要走。有人会举螳螂这种例子——拜托,别想当然,回去好好看看人家是几条腿走路的。。。寄居蟹同理,别把捕捉足和螯不当脚啊。昆虫的行进采用的是三足步态(tripod gait),每次会有三条腿落地提供支撑。四足对于外骨骼动物来说可能很不好用,它们的身体灵活度不及其他动物,不能像脊椎动物那样随时调节身体重心,实现四足或者双足行走。
四足节肢动物的罕见程度是个佐证。
6条腿比8条或更多条腿好用么?这个就难说了,因为各种6条以上腿数的节肢动物都有成功的例子。放眼节肢动物演化树的话,能看到越晚分化出来的类群腿越少的趋势吗?反正我是看不出来。很早分化出来的海蜘蛛和蛛形纲这一家子腿不多,很晚分化出来的头虾之类腿倒不少。六条腿是六足总纲头-胸-腹三区分化的产物,作为运动中枢的胸部包含了三节,自然也就三对足了。
这一支动物的祖先在自然选择中胜出,三对足这个性状起了多大作用?在没有充分证据的前提下,很难说。说不定是其他适应器让它们被选择出来,然后把三对足这个充话费送的性状顺便丢给后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