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不会飞的鸟类,鸡在全球广泛的分布与人类活动自然密切相关。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并不只是一个驯化的过程,而且跟人类全球化的活动紧密相连。鸡原产于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但在过去的约8000年中被驯养并传播到全球各地,成为最有价值的家禽之一。这些害羞的森林鸟类并不具备长途飞行的能力,也不是候鸟,因此,它们只能借助人类的力量来到全球。
达尔文首先提出,所有的家鸡都源于一个原始物种,被称为红原鸡(Gallus gallus)。DNA分析等新型分子技术的崛起,让科学家得以在一个新的深度研究家鸡驯化。家鸡驯化至少分别发生在亚洲的三个地点。此外,家鸡曾与当地不同的野生原鸡杂交:家鸡中常见的黄腿这一性状,其基因就不是来自直系祖先红原鸡,而是它的亲戚灰原鸡Gallus sonneratii。
在公元前3000到前2000年前的这段时间里,家鸡到达了西亚和近东地区,并在公元前8世纪由腓尼基人引进了欧洲。今天家鸡的生理特征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鸡,其大小、身体比例、羽毛颜色、行为,以及与肉质和产蛋量都有所不同。人们认为带动鸡从亚洲向南、向东传播的使者是全球最早的农民——南岛人。由于波利尼西亚人把鸡带到了如此广阔的地方,人们自然觉得当他们在13世纪殖民新西兰时也是如此。
但在早期波利尼西亚文物中却并没有鸡。为了解决鸡到底何时抵达新西兰的问题,研究者们利用放射性碳测年法来评估了三块也许能追溯到波利尼西亚人殖民时期的鸡骨头的年龄。毛利人各个部落之间的交易记录显示,鸡作为一种食物在毛利人中间迅速普及开来。尽管这三块骨头有着“新西兰最古老鸡骨头”的名声,这些骨头并不能解答这些鸡是否由最早的波利尼西亚人引进新西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