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8年,可能并没有多少人看好中国会建成若干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年的5月4日,北京大学迎来建校100周年。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直接推动了“985工程”的实施。彼时,中国高校喊出“创一流”的口号,不能排除的一种原因是长期人才饥荒、经费匮乏,是为争取经费、图谋发展的重要策略,一定程度上也因此被人视为笑话。
但是,国家给予的经费支持,的确给中国高校带来了长足的进步,今天大概不至于落为笑柄,可笑正在变为可行。在这样的背景下,2015年11月5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写进了国务院文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规划提出最切近的一个目标是,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清晰的时间表,让热衷于“创一流”的中国大学集体患上了焦虑症。
2016年8月23日,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2016年北大暑期战略研讨会上,跳出“建设世界一流”的老生常谈,提出全新口号:把北大建设成为一所“伟大的学校”。什么是“伟大的大学”?也许仍会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可笑的口号,难以实现的目标。《知识分子》在此贴出报告全文,希望读者能对北大校长的战略思考有所了解,甚至获得启迪、引发思考。风物长宜放眼量。
历史已然证明,从可笑到可行,不仅有战略的思考,还要有付诸实施的举措,中国或将在未来的某一天,建成真正伟大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