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释这个世界?科学左右为难
一个接着一个,科学家们提出的理论已被推翻了。现在处于不确定中的科学已被迫变得有点唯心论,并抛弃一个机械论宇宙的观念。——《纽约时报》
牛顿学说持续了大概250年,1900年,它被伏击了。在研究光学中一个看起来偏僻的角落时,物理学家发现他们只有在引入一个奇怪的、完全新奇的想法——量子——时才能解释所发生的现象。这个想法看起来简单,但却击碎了牛顿世界的根基。
“进攻”分两个阶段展开。从1900年到1925年,科学家们渐渐发现量子不能融洽地融入牛顿世界,与关于空间、时间以及因果规律的假设相冲突。但很多科学家都希望找到一个驯服这个任性小孩的方法,在优雅的牛顿世界里给他找到一个位置,就像在《原理》发表后他们给许多其他小孩找到位置一样。
在这个时期里,社会公众对于量子理论的看法与相对论非常的相似:非常重要,但除了最聪明的科学家,其他人都难以理解,这些科学家因为一些复杂得不能理解的原因而为量子理论感到激动和兴奋。然后,所有的事情都变了。在一段令人惊讶的短时间内:从1925年到1927年,驯服量子的希望被一个新理论破灭了。这个新理论的根基完全不同于经典物理学的根基,这个理论的顶点是不确定性原理。
这个第二次革命被称为量子力学,它解释了牛顿力学不能解释的现象,回答了很大一批问题,比如太阳是怎么发光的以及原子的动力学问题。它代替了牛顿物理学说,成为微观世界的主导理论。在量子历史的第二个阶段,人们可以讨论与牛顿世界相对的量子“世界”,就好像两者指的是由不同的定律统治的不同领域。这个新的领域和牛顿世界比起来是奇异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它因为几个令人不安的特点而缺少简单性和优雅性。
1927年不确定性原理的发现,摧毁了残存的、回到一个确定性的牛顿世界的希望。这个原理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础性构成,它意味着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可能的事情,它意味着牛顿不能像他觉得可能的那样知道关于他背对着的、自然的美丽之海的所有东西,它意味着拉普拉斯的知悉全部、完美的才智连一开始都不可能。这个原理也改变了很多词语的意思,包括不确定性、随机性、可能性、原因和概率。
几个科学家(其中最出名的是爱因斯坦)希望站稳脚跟恢复牛顿学说的世界。有些科学家试图用公众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解释发生了什么,而公众则发现这些普及工作很吸引人。这些都将战斗散布到了远远超出物理(它开始的地方)的地方,到了愈发扩展的文化领域。哲学家、艺术家、小说家以及诗人很快接受了量子的术语和概念,这些东西甚至开始出现在日常用语里。被牛顿时刻培育的文化形式受到了威胁,新形式发展之门被打开了。
量子世界意味着什么?它像是一片处于某个未被探索的山脉里、没被发现过的地域吗?它因为其中的迷人风景和奇特生物而值得研究,但是对我们自己的世界却没有多少含义吗?它是不是像是在与一个处于某个遥远星系的外星文明取得联系?注定要改变我们人类怎么思考自己和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或者量子世界(它毕竟处于世界的根基)对我们认为的理性和非理性、实在和非实在有更深的含义?
即使在这么多年后,量子时刻还是比比它“年长”的牛顿时刻更含糊不清和纷乱,人们仍在寻找它的模型,人类还没有变成“量子世界的土著”。一个世纪以来,我们仍然是量子世界的移民,仍然在试图熟悉这个离奇古怪、令人费解的世界,试图理解它的含义。我们发现量子力学是迷人的,因为它似乎是在与困难说话——这些困难,是我们在描述自己的经历时经常会遇到的。量子力学是奇怪的,我们也是这样。
挖掘量子世界带来的快乐就像是学习一个魔术表演时的快乐,在这里我们对自己预期的事情和发生的事情之间的不匹配感到快乐。这种激动永远都不会消失。但是还有一个另外的回答,那就是古怪不是来自量子世界而是来自我们自己。事物只是在和熟悉的东西比较时才显得古怪。如果我们认为熟悉的东西被证实是幻想和包含错误的假设(如果我们的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奇怪),那么量子世界将不会显得那么异想天开。
如果布莱克画中的牛顿曾经站起来,离开他的画卷,偶尔思考一下他自己的体验,也许他就不会对新的进展感到那么惊讶。我们为了解量子世界而进行的探寻也许结果将是某种上下颠倒的《绿野仙踪》结局,我们会突然意识到自己认为是家的东西其实只是一个梦,而我们的世界总是有点像奥兹(《绿野仙踪》中的一个人物角色),那么此时我们就会成为量子世界的土著居民了。
《量子时刻:奇妙的不确定性》本书以量子力学中的物理学术语如何出现在日常语言、文学以及艺术作品中为线索,讲述了量子力学的历史以及它对哲学、文学以及艺术的影响。中间穿插着与量子力学发展相关的物理学家的故事,例如普朗克、玻尔、爱因斯坦、海森堡、薛定谔、泡利、玻色等。本书从不同的视角审视量子力学的发展以及它对社会科学、人文精神的影响,适合所有类型的读者阅读。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不一定需要理解量子力学,但应该了解量子力学的历史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本书的两位作者分别为美国石溪大学哲学系和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的教授,这本书源于他们合作开设的一门本科生课程“量子时刻(The Quantum Moment)”,书中有不少生动的教学实例、幽默活泼的语言以及对物理概念和图像通俗易懂的解释。希望读者阅读本书时能有所收获,享受到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