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中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84.1万对,平均每天有1万多对夫妻办理离婚手续,离婚率逐年攀升。一向崇尚“家和万事兴”的中华民族正在进入一个“新离婚时代”。
离婚率是一个有效衡量某一历史时期内社会成员婚姻稳定状况的参考系数,通常我们所说的离婚率,其实应该是“粗离婚率”。“粗离婚率”的资料采集和计算方便,为国际社会所通用。《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列出的各国资料都采用“粗离婚率”的计算方法。
据媒体报道,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离婚率就一路走高。2002年,中国粗离婚率仅有0.90‰,2003年达到1.05‰,到2010年突破2‰。当前数据显示,2015年粗离婚率为2.8‰,是2002年的3倍多。从年龄结构看,22~35岁人群是离婚主力军,36~50岁婚姻相对平稳,50岁以上离婚率又迅速上扬。其中,70后、80后成为离婚高发人群。
造成我国离婚率如此持续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根究底,改革开放后30多年间所发生的巨大社会转型是根本原因。经济的转型,改革开放后,引起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人口流动对社会基本单元家庭的稳定性影响是多维度的。
政策的转型,早在2003年10月正式实施的《新婚姻登记条例》就已放宽了对离婚的限制,它明确规定:“婚姻登记员对符合登记离婚条件的当事人,应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2012年《新婚姻法》又重申“婚姻的维系应当以感情为基础,解除无爱情的婚姻是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要求”,并阐明以“感情确已破裂”作为准予离婚的唯一条件。
价值观的转型,在经济与政策环境转型的同时,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应当是新离婚时代驾临的主观因素。首先是家族意识的削弱。家族意识的削弱还直接导致家庭本位主义观念的淡化,相比于婚姻责任,婚姻中的权利关系更受到人们的重视。
来自经济、政策、价值观的多重影响使得现今离婚率持续上升,“新离婚时代”在昭显个性自由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社会问题。离婚尤其导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父母离婚后,为孩子所创造的生长环境往往不尽如人意,带来了离异家庭子女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