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做梦?别听弗洛伊德瞎说

作者: Isabelle Arnulf

来源: 环球科学

发布日期: 2016-08-11

文章探讨了梦的成因和作用,通过神经科学的研究揭示了梦的多种功能,包括模拟威胁、预测、记忆、管控负面情绪、加深记忆、激发新思维以及改善社交生活。文章还提到了梦的采集方法和梦的共性,以及梦与现实生活的关联。

我们人生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做梦,但关于我们为什么会做梦,梦有什么作用,科学家一直知之甚少,直到最近才有了一些进展。通过《科学美国人》法文版的这篇文章,你会看到神经科学家如何解密梦的内容,进而揭示梦的作用。

乍一看,梦境像是一系列不按常理出牌的混乱内容,它的构成无序,主题也出人意表。梦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影像、声音、气息、味道、触感以及情绪,时常有一个或多个情景连续上演。一个多世纪以来,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一直希望能参透这一睡眠中独有的“思考方式”,然而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梦时常违背逻辑,而且似乎被紧锁在做梦者的脑中,做梦者也无法实时将内容告知外界。

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系列测量手段,希望了解人脑处于睡眠状态时的运作方式。通过多导睡眠图、脑电图及利用传感器完成的眼动、肌肉紧张度、心率、呼吸量等生理学测量,科学家在50多年前就知道睡眠包括两个阶段,分别被称为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人们普遍认为我们仅仅在快速眼动睡眠的阶段做梦,但其实在慢波睡眠阶段的一大半时间里也有梦境。

尽管测量手段如此丰富,它们还是不足以了解做梦者的主观体验。换句话说,梦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科学家结合了多种手段才开始慢慢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并开始意识到梦其实具有多种功能。最简单也最古老的办法,是等做梦者醒来,请他讲述自己的梦。这种方法最大的困难是要在梦境记忆消失前迅速采集记忆。

有人建立了“梦境银行”来储存这类梦境记录,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威廉·多姆霍夫创立的DreamBank就是其一。这一银行存储了两万多个梦,按照来源分类。科学家对这浩如烟海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这些梦具有一些共性。他们发现,梦中的负面情绪的总量是正面情绪的两倍。另外,研究者还发现,性的内容在梦中很罕见:只占成年男性梦境的2%,女性梦境的0.5%。

梦的采集是一种强大的手段,但它的效果会因每个人回忆自身梦境的能力不同而存在差异。记住梦境的能力在女性和有创造思维的人中一般较强,通过训练也可以提升这一能力。另外,如果突然叫醒沉睡的人并立即记录其记忆,采集的成果会更丰硕。然而,由于存在遗忘和不够准确等问题,通过做梦者回忆梦境的方法仍有局限。

幸运的是,沉睡者并非整夜躺着不动、一言不发。他们在夜间会有一系列的行为,研究人员正在探索这些行为是否展现了梦的内容。梦里最常见的举动是说梦话,或称梦呓。70%以上的人睡觉时会说话,当然这并非是次次都出现。人类不是唯一有梦呓现象的物种,许多动物在睡觉时也会“说话”。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做梦者的行为仅限于脸部表情、语言及小动作。但如果睡眠者在梦中的动作变得非常大,可能是下面两种疾病的患者: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以及梦游症。许多儿童都有过梦游经历,但少数成年人仍然会梦游。梦游者会自己坐起来,双眼睁开,喃喃自语,并有各种肢体行为。

近年来,研究人员逐渐发展出一系列方法,可以和做梦者进行沟通和互动。一般来说,我们在梦中不知道自己在做梦。当我们在梦中意识到这是一个梦之时,一般都会渐渐醒来。但是,一些人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做梦,但不醒来,甚至能够导演梦的走向:他们可以随意让人物登场,与这些人互动,甚至在面对死敌时候突然展翅高飞。

日本京都大学的堀川友慈和同事编写了一个“读梦”软件,该软件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通过对清醒者和睡眠者的测量,研究人员首先发现视觉皮层特定区域的活动和某一类事物有关联。接着,他们根据成像技术获得的脑神经系统活动情况,成功预测了梦中看到的事物类型,并且成功率相当高。

通过这种方法,神经科学让此前大量收集的梦为我们敞开了多扇大门,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如何解读这些奇妙混乱的梦境。比如,为什么我们会梦到展翅高飞,又为什么会在考试前夜梦到考砸了?科研人员提出了多种解释,而答案也并非唯一:人的思维本来就有多重作用,包括学习、自我发展、计划、适应等,那么占人一生四分之一时间的梦又怎么会只有一个作用呢?

UUID: 52ad593a-cc9b-46e2-8282-5fee90ab1fea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环球科学公众号-pdf2txt/2016/2016-08-11_我们为什么要做梦?别听弗洛伊德瞎说.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9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