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吴瑞人:大牛们来听我的报告会
2016年7月29日下午,耶鲁大学副教授钟伟民、杜克大学教授王小凡、辛辛那提大学教授管俊林、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邵峰、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邹益民等名头响当当的华人生物学家坐在台下,倾听9位2016年吴瑞奖学金获得者的学术报告。这些报告者都是清一色的80后,是今天舞台的主角,而台下的大牛们甘当绿叶。邵峰和邹益民当起了报告会的主持人。
每一个报告过后,下面的问题络绎不绝,有来自教授们的,也有来自学生的。
在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来自南开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马彪为报告会做了精心准备,为了将时间控制在15分钟,还专门做了演练。他说:“今天做报告,深有体会,应该尊重你的听众,要让不同领域的人都听明白。原来是小同行交流多一些。”邵峰评价说:“每一个报告人的英语都相当流利,比我想象的好多了。
他们绝大部分报告都讲得很好,而且可以看出来都花了心思准备这个报告。”邹益民也是吴瑞发起的“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的学生,他参加过多次吴瑞奖的颁奖典礼和学术报告会。不过他同时指出,学生毕竟做报告的机会比较少,还没有学会抓住重点,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吴瑞纪念学术研讨会由一批华人生物学家建立的基金会设立,关于他们留学、工作、相助支持的那段历史充满传奇的色彩。吴瑞奖是华人生物学在读博士生最高奖项,吴瑞奖得主是一个特别的群体。所有的获奖人得到的不仅仅是金钱上的奖励,还有华人生物学家群体的帮助与指导。而实际上,吴瑞纪念基金会本身是一个受助者回报社会的结果。
吴瑞纪念基金会的吴艳老师告诉我们,吴瑞纪念基金会鼓励博士研究生努力将自己塑造成未来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因此从2016年起会在吴瑞奖获得者报告会期间邀请成熟的PI向新人们分享从事科研的心得,如何成为一个学术带头人,如何管理实验室等方面的内容,为这些博士研究生日后独立研究做准备。
孙晓红说,吴瑞奖不但在国内是最高荣誉,在国外也打出名了。
她说,不少国外免疫学实验室都对获得吴瑞奖的博士生青睐有加。以美国哈佛医学院的Fred Alt教授的实验室为例,他已经连续两年招聘吴瑞奖得主做博士后研究,其中胡佳志马上要回国在北京大学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孙晓红说,从2009年第一届开始到2015年,一共有69位吴瑞奖学金得主。
据吴瑞纪念基金会的不完全统计,仅仅在博士后阶段,这69位吴瑞奖学金得主发表了88篇论文,其中一半是在“CNS”(Cell,Nature和Science)等顶级学术期刊。
第一代CUSBEA人设立了吴瑞纪念基金会,接过吴瑞先生培养华人生物科学家、促进华人生物学家们之间交流的旗帜。如今经由他们发现并帮助的早期吴瑞奖学金得主,也开始参与新生代吴瑞奖学金学生的选拔。吴瑞精神得以薪火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