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和微博上经常会看见这样的传闻:色泽金黄、蓬松酥脆……这样的油条千万别买!是洗衣粉油条!街头玉米都是洗洁精煮的,所以才有“百里飘香”的香气!用了洗洁精,玉米放一整天都不会变馊!……这些传闻,都是真的吗?
“洗衣粉油条”最早的报道出现在2006年的广东,据说广州曾有位顾客亲眼看到过,油条摊主和面时,加入少量的洗衣粉,炸出的油条个大、光亮,这样的油条卖得很好。甚至还有报道给出了做法:因为面粉发酵时要密封,洗衣粉在里面不容易被挥发,所以在下锅前一小时把密封的面团打开,然后用力反复地搓揉几分钟,这样炸出的油条,食客很难闻到洗衣粉的味道。
传统油条制作,是往面粉里加入明矾、小苏打(或者苏打)、盐等,调制成矾碱面团,再将面团拉条,最后经油炸而成。明矾即硫酸铝钾,是一种水解呈酸性的复盐(又叫重盐)。而小苏打(碳酸氢钠)或者苏打(碳酸钠)经水解呈碱性。二者溶于水中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和絮状物氢氧化铝, 促使面团膨松。
《杭州都市快报》和《华西都市报》曾分别请面点师将洗衣粉揉进面团代替小苏打和明矾发泡,结果显示湿面团发泡膨胀效果很好,速度比常规的矾碱中和要快,表面有明显气泡,摸起来很光滑。但再进一步经高温油炸,面团则表面呈黄褐色,暗淡无光,完全没有气孔,形似一根木棍,完全没有油条的样子,凑近一闻,还有洗衣粉的刺鼻味道,绝对下不了口。
和“洗衣粉炸油条”“洗衣粉蒸馒头”相比,“街头玉米都是洗洁精煮出来的”算是新近的传闻了,然而它的影响力可一点儿也不小。很多微博都说是“洗洁精”煮玉米,不过从目前的报道来看,说的是在“玉米香精”的基础上再加“洗洁精”。
据合肥晚报消息,记者向化工商店老板讨教街头玉米如何保持原味,老板透露要用玉米香精:“不管在锅内煮多久,玉米都会保持明黄色,口感非常甜,合肥街头上所有卖甜玉米的都从我这进货。”
中午我们买了几根玉米,做了个不完备的实验(就是想玩)。是水果玉米,不是粘的那种。取同一根玉米,掰两半,一半正常清水煮,一半加入洗洁精煮。加入洗洁精的,最后成这样了:咦……煮好后,摘玉米粒下来给同事尝(此处不是双盲实验)。同事都能尝出加了洗洁精的玉米和没加的口味、香味上有差异,加了的明显有非玉米的香气,口味也有明显差异。告诉他们是洗洁精煮的后,都能尝出洗洁精的味儿。
玉米香精的配料是纯净水、食用酒精、丙二醇、食用香料。酒精大家都不陌生,乙醇可以作为加工助剂在食品加工中使用。丙二醇是一种粘稠、微甜的液体,具有吸湿、润滑和抗菌作用。它有非常广泛的商业用途,在食品、化妆品、药物和日用品上都有应用。丙二醇跟酒精其实是近亲,俩人关系颇近,结构也类似,所以,经常也跟酒精一起并用,可以增加抑菌效果。这也是玉米一天卖不完、第二天还能接着卖“不会馊”的原因。
食用香料就是一些香精成分,使用香料的种类非常多,我国标准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香料有上千种,这里主要就是一些类似玉米香味的物质。
首先,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GB2760-2014对丙二醇的食用范围规定里并没有玉米,所以,用来煮玉米就属于超范围使用,属于违法行为。其次,我国标准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表B.1中明确规定不得使用食用香料的食品名单,就包括新鲜蔬菜和新鲜水果、原料等,原粮中禁止添加食用香料或香精。所谓原粮,就是指未经加工的粮食,新鲜玉米棒就属于此类。
虽然理论和实验都表明,洗衣粉不能代替传统成分炸制油条,洗洁精煮不出香气宜人经久不坏的玉米,但我们并不能保证小贩会不会道听途说、信以为真,真的尝试去这样做。在洗衣粉油条事件的讨论中,有人指出,是因为某些不法商贩用工业泡花碱(洗衣粉原料之一)替代小苏打制作油条,于是就传出了洗衣粉做油条的说法。使用非食用物质来代替食品原料,永远是黑心商人的“致富之道”。
玉米香精不能用来煮玉米棒。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吃了这样的玉米棒就会有害。比起丙二醇、香精等食品添加剂,更应该担心的是一些商家使用劣质玉米棒,为了掩盖劣质玉米棒而用香精掩盖,这倒可能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我们呼吁监管者应该加强管理,防止商家滥用食品添加剂。而另一方面,街头摊贩大多无照经营,品质难有保障。是否值得冒这样的风险,大家还是自己掂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