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洗澡的次数直线飙升,为了能让洗完澡后身体爽了精神也爽,从古至今人们用过很多东西来留住这种“爽”。夏天最爽的事儿之一,便是能在出了一身大汗后,痛痛快快洗个澡。可洗澡其实也是项“运动”——刚擦干净的身子,很快又会因出汗而变得黏糊糊。
古埃及人在遇到这个问题时,他们会用一种有吸湿功效的粉末敷在身上,将汗水吸干,这东西便是珍珠粉,而据说发明用珍珠粉做这个的,便是大名鼎鼎的“埃及艳后”克丽奥佩托拉七世。而在中国,人们自汉代开始都是用“粟米”吸汗,以保持身子干爽——人们在做饭时发现,粟米从生到熟会吸饱水,于是便把生粟米磨成细细的粉末。
其实无论是珍珠粉还是粟米粉,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它们能瞬间吸水,皆因被磨成粉末后,表面积比整颗时增大了许多倍,也就增强了它们吸水性。但如果不是从健康上考虑,吸湿效果比珍珠粉、粟米粉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像化学试验中的烧碱、胆矾……不过,它们对皮肤有很强的腐蚀作用。
后来人们发现了很多吸湿性强、又无害的矿物磨成粉末,吸汗效果比珍珠粉、粟米粉要好,比如产自太湖边上的“吴兴石”,其主要成分是石灰岩,也就是碳酸钙。石灰岩粉末能吸湿,主要是因为它的微观结构有很多孔洞,可以让水分子留在其中。
经过那些爱洗澡的“生活家”不断摸索,在中国唐朝的时候他们发现一种原本是药材的矿物“滑石”,研磨成粉后颜色雪白,捻起来又很细滑,最主要的是它吸水性也尤为出色,于是滑石粉便成了主流的吸汗粉,并沿用至今。
滑石粉用着感觉“爽”,但是它没有味道。于是在明代,一些脂粉商人用滑石粉与中药、香料粉末掺合在一起,做成带香味的浴后搽粉,起名“利汗粉香”。这种搽粉能让肌肤添香、滑腻,所以一经推出,立刻受到女性欢迎,甚至很多诗人在诗中形容女性体香,都用这种搽粉来借喻,而它也是后来爽身粉的原型。
如今的爽身粉是19世纪英国人比尔森发明的,他在滑石粉混香料的基础上,又添加了硼酸和碳酸镁。这两种物质都属于弱碱性,因为汗水是弱酸性的,扑在身上正好能中和汗水,而且硼酸接触皮肤后会变得很滑腻,更能令身上再擦完粉之后滑溜溜的,所以得名“爽身粉”。
不过,经现代人研究发现,滑石粉中含铅,长期使用对人体有毒副作用。因此人们制造新型爽身粉的主要原料,又回到了曾经的珍珠粉和谷物粉末上,只不过粟米粉换成了玉米淀粉。夏天容易因潮热而捂出又疼又痒的小红疙瘩——痱子,所以不少人洗澡后都会用“痱子粉”。很多人以为痱子粉就是爽身粉,毕竟功能差不多嘛,但其实它与爽身粉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运动员们往手上抹的这种白色粉末叫“碳酸镁”,人们通常又称之为“镁粉”。
碳酸镁质量很轻,具有很强的吸湿作用。运动员在比赛时,手掌心常会冒汗,这对体操和举重运动员来说非常不利。因为湿滑的掌心会使摩擦力减小,使得运动员握不住器械,不仅影响动作的质量,严重时还会使运动员从器械上跌落下来,造成失误,甚至受伤。碳酸镁能吸去掌心汗水,同时还会增加掌心与器械之间的摩擦力。这样,运动员就能握紧器械,有利于提高动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