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降水概率是30%”,听到天气预报里的这句话,你会马上起身装好雨伞,还是不予理会?在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发生概率都用客观的数字来表现,但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场合下却可能让读到的人产生相当不同的心理感受。
2016年6月,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们对概率数字的理解也会受到过去数据的影响。同样大小的概率数字,处于不同的变化趋势当中时,人们会对它们产生不同的感觉:上升的趋势会让人感觉事情更有可能发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降水概率之类的概率数字,而人们对概率大小的理解其实相当主观。
脑中的概率不客观。
人们对概率大小都有着直观的感受,但这些“概率直觉”却远不像表示概率的数字那样精准。只是把表达的方式换一换,就足以影响人们对概率的判断。比如说,如果把1/10的概率表现为10/100的形式,就能改变人们对它的感受——心理学研究者发现,如果把小概率事件的概率分数上下都换成比较大的数字,就会让人产生一种事件更可能发生的感觉,这种现象被称为“比率偏差”。
通过这种把戏,甚至能让人们以为实际概率较小的事件更容易发生。例如,赌徒们有时会感觉7/100的概率比1/10的概率更容易赢钱。把同一个概率事件分别描述成获益和损失,也会影响人们对它的判断。
此外,所处语境也会影响人们的理解。同是5%的降雨率,如果是伦敦(多雨地区)的天气预报,人们会觉得降雨更有可能发生。而如果是马德里(多晴天地区)的天气预报,人们则会认为降雨发生的可能性更小。
变化的概率。最近,心理学家还发现,人们在理解概率时,与此前概率的比较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同样是30%的降水概率,如果此前的预测概率是20%,人们就更容易感觉降雨即将来临;而如果此前的概率是40%,那么30%概率的降水就会看起来不那么可能发生了。看起来,比起当下的数值,概率的变化趋势更加引人关注。在看到变化的概率数字时,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将变化趋势继续延续下去。
为了证明这一点,研究者们设计了多个不同的实验场景,分别测试了人们对上升和下降趋势概率的态度。结果,这些实验都得到了一致的结果:无论是天气预报、海洋污染、动物灭绝还是销售数据,读到上升趋势数字(例如从20%上升到30%)的被试都认为事件更有可能发生,虽然他们与读到下降趋势(例如从40%下降到30%)和概率不变的人们面对的最终概率数值其实都一样。
这种“看趋势”的倾向影响着人们的选择,比如说,在一项实验中,读到海洋污染趋势上升的被试们有更强烈的意愿花更多钱购买节能灯泡。当概率上升的趋势与好事联系起来时,人们会更愿意为其冒险;而当上升的趋势与坏事联系起来时,在同样的概率下,也会有更多被试受趋势的影响选择更稳妥的选项。
而且,哪怕这种变化的趋势并不算明显,人们的倾向也依然存在——一个利用天气预报进行的实验显示,即使概率数字只增大了2个百分点,也足以让被试产生“上升趋势会持续”的期待。
如何解读?心理学家指出,比起单独看当下的数字,人们更喜欢将它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更容易看到整体的趋势。而且从实验结果来看,被试们也倾向于期待现有的变化趋势继续持续下去。注重趋势的态度听起来相当合理,但这种倾向也对人们的判断造成了干扰。而且,只看到两个数据就开始“脑补”变化趋势,这虽然符合直觉,但毕竟显得相当草率。
研究人们在理解概率和数字时产生的偏差,这也能够帮助人们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当然,影响人们做出选择的因素还有很多,这其中的个体差异、文化差异等,还需要研究者们的更多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