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夏天到来,你穿上了短裤和T恤,你刚想费尽心机吸引谁谁谁的目光,却只引来了一群蚊子。你懊恼吗?你烦躁吗?你痒吗?博物来教你驱蚊。
与我们一样,古人在夏天的烦恼,除了大白天毒辣的太阳,还有黄昏傍晚蚊虫的叮咬。为了驱虫防蚊,他们用尽了各种“纯天然”的招数。在房前屋后栽种樟树和桉树,是古人普遍采用的驱蚊方法,它们散发的清香气味,对蚊虫来说,是很“不受欢迎的”。而栽种的另一些植物,像楝(念恋)树和凤仙花,虽然没有香气,但它们分泌的苦楝素(念苦恋素),可是一种天然杀虫剂。
佩戴香囊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习惯之一,除了散发弥香,香囊中的许多药材也有驱蚊虫的功效,霍香、薄荷、紫苏、菖蒲、香茅……散发的气味让蚊虫躲之不及。当然,中国古代也有蚊香,它是把晒干的艾草编织成绳,靠点燃后散发气味来驱蚊虫,又叫“燃火绳”。而在西方,人们则从薰衣草、七里香、罗勒等植物中提取精油,熏烧驱蚊。
在花卉市场中,你就会看到商家售卖许多盆栽的驱蚊植物,其中很多都属于外来物种。它们多伴有异香,而且还往往带有毒性。夜来香:又名夜香树,原产于热带美洲。每逢夏秋之间,在叶腋就会绽开一簇簇黄绿色的吊钟形小花,当月上树梢时,它会飘出阵阵清香,令蚊虫“害怕”。
薰衣草:原产地在地中海一带,花型像小麦穗,通常在六月开花。薰衣草本身具有杀虫效果,人们将它做成香包,随身携带或放在卧室中,用于驱蚊。天竺葵:原产自南非,本身没有驱蚊用途。但由于植株蒸腾作用极强,被选作培育转基因驱蚊植物。在转入其他有香气的驱蚊植物基因后,俨然一株纯天然的蚊香。
马缨丹:又叫逐蝇梅、五色梅,原产自热带美洲,枝叶和花散发出蚊虫敏感的气味,有很强的驱蚊功效,但花叶毒性均较大,并已对中国的自然生态构成入侵。
日本有个叫七男英一郎的果农偶然发现家里撒了除虫菊花的灰烬后蚊虫就此绝迹了,于是他想到把除虫菊花的灰烬当做驱蚊药来卖。后来又受到庙里贡香的启发,七男英一郎把灰烬混进香里,制成了专门驱蚊虫的棒状蚊香。不过棒状蚊香很容易折断,所以一般只有几十厘米长,燃烧时间也很短。为了延长燃烧时间,七男英一郎将棒状蚊香改成螺旋状,大大增长了实际长度,让它能够持续燃烧7小时以上,这就是后来常见的盘式蚊香。
而让蚊香能够有驱蚊作用的成分就是除虫菊花中的有机酯类——除虫菊酯。蚊香在燃烧时,香头燃点的温度高达700℃以上,但冒出的青烟中并没有除虫菊酯成分。实际上,蚊香发挥功效的部位是在燃点后6~8毫米处,100℃左右的温度才是除虫菊酯挥散的最佳温度。
在发现除虫菊酯用低温加热就可以达到最佳挥发效果后,人们将它吸入纸片中,制成蚊香片,使用时,再用电热片把除虫菊酯蒸发出来。然而,一般一片电蚊香在加热4、5个小时后,除虫菊酯就已经挥发殆尽,没有什么防蚊效果了。于是近年来,人们又把除虫菊酯配成溶液,利用毛细管的原理,让溶液在加热时,平稳地持续挥发,一瓶液体蚊香可以用上1个月左右。
不过出门上学上班的也不可能老兜里揣个蚊香,能够随身携带的驱蚊用品就这样诞生了。风油精:由薄荷脑、樟脑、桉油等植物提取物混合而成,算得上一种天然防蚊制品,除了能防蚊虫叮咬,还可以治愈烫伤和热伤风。清凉油:又叫万金油、驱风油,防蚊的成分与风油精类似,只是混于油脂中呈膏状。花露水:是用花露精油配以酒精制成的一种香水,早期用于沐浴后涂抹爽身。由于其中酒精含量高,精油含量低,所以味道消散得很快。
改进后的防蚊花露水,是在原有的配方中,又加入了薄荷脑、伊莫宁等蚊虫厌恶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