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7日至2016年2月16日,美国得克萨斯州总共处决了534名死囚,其中417名留下了临终遗言。德国约翰内斯·古登堡大学的心理学家莎拉·希尔施米勒和鲍里斯·埃格洛夫利用一段叫“语言查询和字数统计”的程序,分析了其中大部分的内容,结果刊登在了今年一月的《心理学前沿》杂志上。他们的最大发现,是这些遗言中包含了大量表达积极情绪的词语,从统计上来说,大大超过了表达消极情绪的词语。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两位心理学家拿出了内容十分广泛的文本做对比,其中包括科学论文、小说、博客和日记。文本中,表达积极情绪的词语平均占到2.74%,显著低于那些死囚遗言中的比例。研究者还做了一个试验,分出一组学生,假设他们即将死亡,并让他们写下自己的感想,与此同时也研究那些企图自杀的人留下的遗书。结果发现,与两者相比,死囚的遗书透露出更加积极的情绪。
希尔施米勒和埃格洛夫认为,他们的数据佐证了恐惧管理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一旦意识到自己难逃一死,就会在潜意识中产生恐惧,为了应对这种恐惧,会“多用积极情绪单词,使自己在想到死亡时,内心能获得安慰和防护。”对于囚犯的遗书,除了恐惧管理理论之外,还有一个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我们不妨称之为“情绪优先理论”。当死亡来临,人的内心会专注于生命中更重要的情绪,其中最重要的两样就是爱和宽恕。
爱是人类天性的一个基本情绪特征,它十分强烈,以至于在神经化学中,能找到催产素和多巴胺这样的对应物。罗格斯大学的人类学家海伦·费舍尔在《爱的分解》修订版中说,爱是一种强烈到使人迷醉的情绪,就像巧克力和可卡因。于是,我利用情绪优先理论对这417名死囚的遗书做了一番内容分析。我发现,其中有44%的犯人对自己的罪行致歉,或是在刑场请求受害者家人宽恕。更有70%的遗书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爱意。
这些人不仅不恐惧即将来临的死亡,还有4成囚犯表达了对死后世界的向往。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要回家了”、“要去一个更好的地方了”、“我会在那儿等着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