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三年前就有新闻报道:“英国人保罗·汉索经过15年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培育出一种'一藤双生'植物——番土豆(TomTato)。上面出番茄,地下长土豆。保罗表示,他的发明可以“一次性解决薯条和番茄酱的问题。”一棵植物上既能长出番茄又能长出土豆!这对于吃货来说真是一个天降的福音啊!要是在自家园子种上一棵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小伙伴们纷纷好奇的表示,这么神奇的植物,它是怎么来的呢?
要说番土豆,那么不得不谈谈土豆和番茄这两种植物。去过英国的小伙伴们应该对土豆有着深刻的认识——英国菜中,土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蒸煮炸煎、片块条泥,可以说土豆是英国菜,甚至整个欧洲菜中当仁不让的主力军。这也难怪,当16世纪西班牙探险家从南美安第斯山脉将这个号称“结出魔鬼苹果”的神奇植物带回欧洲后,土豆以其优良的特性成功扭转了曾经的恶名,赢得了欧洲人民的一致喜爱。
土豆属于茄科植物大家族中茄属植物的一员,土豆在开花后,也会结出一个个深紫色的果实,看上去像极了变了色的小番茄——事实上,番茄的确是土豆的近亲:它也是茄科植物,属于关系十分接近的番茄属。这关系近到什么程度呢?最新的分子证据甚至表明番茄属可以做为茄属下的一个亚属处理。亲上加亲的是,二者的老家也离得不远——番茄也起源于中南美洲地区。
在一些传说之中,番茄是因为一位画家冒死品尝后才得以洗清它“有毒”的冤屈的。事实上,番茄只是在英国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受人待见,而在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等地区,番茄从16世纪初来到欧洲不久就开始被用来烹制菜肴了。面对如此美味的两种食材,人们自然会在它们身上打点小心思。各自新品种的选育就不用多说,人们还想来点新花样。
1983年初,英国著名科学杂志《新科学家》上发布了一篇令人兴奋的报道:德国汉堡大学两位科学家将番茄和牛的细胞融合,研制成功了一个“动植物杂交的新品种”——“牛番茄”。报道称这个新品种番茄“表面好似牛皮,里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并且蛋白质比普通西红柿高数十倍。”消息一出,多家媒体纷纷转载,很快传遍世界。然而吃货们在兴奋之余却忽略了一点——报道刊发的日子是四月一日。原来,这只是一个愚人节玩笑而已。
不过,人们把番茄和土豆合为一体的梦想仍没有破灭,而实现它的,则是一项很古老的农业技术——嫁接。所谓嫁接,其实就是将一棵植物的芽或枝条,移植到另一棵带根的植株上,并让二者愈合在一起,共同生长。这被移植的芽或枝条就被称作接穗,而保留根系的则称作砧木。接穗和砧木是如何生长在一起呢?
植物的组织在被取下和切开后,截面上的细胞受到机械和化学刺激,便开始增生出新的细胞,这些新的细胞团具有很强的分裂和分化能力,被称作愈伤组织。由于嫁接时接穗和砧木彼此贴合,因此二者产生的愈伤组织也彼此交错,在共同的环境下开始分化,逐渐产生形成层,并进一步产生出连接二者水分、营养运输的管道——维管组织。当维管组织发育起来之后,接穗和砧木就合而为一了。番土豆,你能走多远?
事实上,番茄嫁接土豆并非新鲜玩意儿。甚至早在上世纪50年代,德国科学家们做番茄土豆细胞融合实验之前,就有人尝试在土豆上嫁接番茄了。不过,那时的技术还比较粗糙,对接穗和砧木的选择也不甚精细,嫁接植株所得到的番茄和土豆,品质一般都不如未嫁接的同一品种的番茄和土豆。
但近年来,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和科研工作者的努力,逐渐打破了这一限制性因素,使得嫁接植株的果实和块茎品质有了很大提高,在我国,有不少地区都进行了番茄-土豆嫁接的实验和推广。而前面说到的番土豆,也正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精细的品种选择和技术优化中培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