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倒计时庆祝新一年到来的朋友们,可能要多等一个数字了。在世界时2016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北京时间2017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之后,时钟将显示23:59:60,增加一个“闰秒”,然后才会跨入新的一年。这是为了让两个不同的时钟标准彼此同步。
在历史上,时间单位一直是依照地球相对于遥远天体的自转而定的。然而到了20世纪中叶,原子钟的发明改变了这一点,科学家决定用铯原子的天然振荡来定义秒长。然而,这两个时间标准并不完美吻合。测量显示,由于月球引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地球的自转正在逐渐变慢,基于自转的时间标准相比原子时钟,每天都会走偏1.5到2毫秒——这意味着,每过500到750天,两者就会相差整整1秒。
闰秒就是解决这种差异的一个方法。自1972年以来,负责让世界时间保持协调的机构——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局(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 ,IERS)已经在原子时钟上添加了26个闰秒,上一次的闰秒被加在2015年6月30日之后。这么做的目的,是让两个时间标准相差不超过0.9秒。
负责维护美国国防部主时钟的美国海军天文台在7月6日发布的一份申明中表示,“我们可以轻易改变原子时钟的时间,然而改变地球的自转速度,让它赶上原子时钟的时间,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尽管地球的自转速度在变慢,实际效果却没那么显著。美国海军天文台在申明中说,“有时人们会困惑于这样一个误解:每隔几年就不定期插入一个闰秒,似乎意味着地球会在几千年内停止自转。
这是因为,有些人错把闰秒当成是地球自转正在变慢的一种表现。然而事实上,增加的这一秒只不过是两个时间标准累计出来的差异。”
闰秒总是被添加在某一年的6月30日或者12月31日的最后,只有1972年是个例外——那一年,IERS决定在这两天都各增加一个闰秒。两次闰秒之间的时间间隔并不固定,最短的一次只隔了6个月,最长的一次隔了整整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