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毒”僧帽水母,为啥长成这样?

作者: 果壳

来源: 果壳网

发布日期: 2016-07-04

文章详细介绍了僧帽水母的生物特性,包括其分类、结构、生活习性以及毒性,并对比了其与箱水母的毒性差异。

微信上最近又流传起这样的文章……提问:这啥?为什么长得像个塑料袋?真的是水母吗??jowtte 回答:准确说,僧帽水母像充气的塑料袋,或者充气的气球。原因嘛,因为它真的是充气的。

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属于刺胞动物门,水螅纲,管水母目。我们常吃的海蜇,则是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的动物。刺胞动物门则是从以前的腔肠动物门拆分出来的,腔肠动物门已经不存在了。

管水母们相当神奇,虽然它们名叫水母,但是和其他大部分水母不同。从外观上看,“一只”完整的管水母似乎与其他类型水母(比如海蜇)差别不大,但事实上“一只”管水母是一个居住在一起的相亲相爱的大家庭, 它们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群落。群落中的个体属于不同类型的水螅体,这些水螅体在同一块共肉上,通过出芽生殖繁殖出来,但是不与母体脱离。

它们各司其职,有负责保护的,有负责捕食的,有负责消化的,有负责感知的,有负责运动的,有负责生殖的。因此这些个体是无法独立生存的。

僧帽水母是由四种水螅体组成的。整个群落的最顶端是浮囊体(pneumatophore)。浮囊体是一个泡状的气囊,囊壁上含有气腺,能分泌气体,使整个群落能够营漂浮生活。浮囊体就是图片中的“气球”。通常情况下,浮囊体内充满气体,漂浮在海面上,有点类似“浮子”。

浮囊体的样子有点像僧帽,中间是一个隆起的峰部,可以作为风帆的作用,增大空气阻力,可以利用海上的风力进行漂移。浮囊体的颜色通常是蓝紫色,据信可以削弱紫外线的伤害。当受到惊吓时,浮囊体可以释放掉一部分气体,迅速下沉。浮囊中的气体成分与空气大致类似,但是含有比较高浓度的CO,文献记载,大致浓度范围是8%~13%。

僧帽水母属于热带/亚热带物种,由于它们自身不能游走,所以只能随波逐流,会跟着洋流飘走,是暖洋流的一个指示物种。虽然僧帽水母的最北发现记录很靠北,但是在大连发现这东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我查了一下度娘,发现同样的图片,同样的描述发生在我国沿海诸多城市……

最后吐槽一下,“它是世界上最毒的水母”?箱水母哭晕在厕所里。澳洲每年被僧帽水母(包括蓝瓶)蜇伤的人数高达万人以上,但是死亡的概率非常低。

而且死者主要也不是因为中毒而死,而是中毒后因为肢体剧痛或者呼吸道水肿,导致溺水而死[1]。但是,被僧帽水母蜇伤后会剧痛,并且可能留下伤疤,可能会感觉生不如死……[2] 澳大利亚箱水母(Chironex fleckeri)才是被广泛接受的“最毒的水母”,据文献记载,1884年到1996年,澳大利亚至少有63人因被这种水母蜇伤而死亡[1]。

UUID: 6d3802f3-b6c1-4063-9ddf-bc7ef4163ee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6/2016-07-04_这不是塑料袋吗!!“剧毒”僧帽水母,为啥长成这样?.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