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野驴:曾经也不少,现在却成了牧民的眼中钉?

作者: 刘大牛

来源: 果壳网科学人

发布日期: 2016-06-29

五十多年前的一场战争,深刻改变了拉达克牧民与藏野驴的关系。战争之后,牧民与藏野驴的冲突加剧,主要原因是藏野驴数量的恢复和家畜数量的增长。牧民认为藏野驴破坏了草场,要求政府采取措施。然而,藏野驴的问题并非数量过剩,而是生态系统承载量的问题。管理措施应该小尺度、针对局部,同时不能忽视牧民的参与。

五十多年前的一场战争,深刻改变了拉达克牧民与藏野驴的关系。1962年10月,一场战争在中印边界打响。解放军迅速击溃印度军队,然后撤回到实际控制线后20公里。战争之前,中印在近2000公里的边境线上冲突不断;战争之后,中印对峙多年,直到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双方才为边境问题重开谈话。令人惊讶的是,这场战争也许是拉达克(Ladakh)东部的牧民与藏野驴冲突的起点。

拉达克位于印度北部,东与中国西藏接壤,是世界上最崎岖、最荒芜的山地之一。拉达克分为两个区,卡基尔区(Kargil District)在西,列城区(Leh District)在东。列城区幅员4.5万平方公里,面积与可可西里相当,海拔、地形和植被也与可可西里相似。藏野驴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拉达克是藏野驴分布地区的西端。

战争之后的一段时间,当地的藏野驴数量并不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动物学者福克斯(Joel Fox)估算整个拉达克也只有1500头。这与历史情况相比差别很大。上世纪三十年代,当大英帝国的斯托克利中校(C. H. Stockley)游历拉达克时,藏野驴还到处都是。但似乎从八十年代开始,拉达克人觉得自家草场上的藏野驴越来越多。与他们的祖辈不同,这次,他们非常不高兴。

藏野驴是很有“个性”的生物:头大得出奇,鬃毛短而硬,耳朵竖直,毛色斑驳。藏野驴是最大的一种野驴,强壮而整洁。它的四肢和身体下侧,包括颈下方白色,耳朵内侧和口鼻端也是白色。在背脊上,一条深色条纹从鬃毛处一直延伸到尾端,它尾巴上有一簇黑色细丝状的毛。

2004年,印度动物学者纳贾尔(Y.V. Bhatnagar)对列城区东部的藏野驴做了调查。在春季的样线调查中,他记录到181群藏野驴,总共365头,平均每平方公里0.24头。而2004年该区域有21万头牲畜,平均每平方公里11头。在藏野驴和家畜组成的食草动物群体中,藏野驴只占2%,而光是山羊就占了57%。如果换算成消耗的草料,藏野驴不过吃10-11%,家畜吃89-90%。

打猎、开矿和战争,导致藏野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数量大降。战后一代的牧民见惯了低密度的藏野驴,以至于八十年代初藏野驴数量开始恢复,就控诉藏野驴破坏草场。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大量藏野驴为了逃避中国一侧的猎杀涌进拉达克。战争之前西藏牧民的涌入已经挤占了草场,藏野驴的到来更是雪上加霜。牧民甚至要求政府“将藏野驴赶回西藏去”。

在牧民眼中,“超量”的藏野驴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全球市场对山羊绒的需求也大大刺激了拉达克的畜牧业。传统上,95%的山羊绒用于和周边地区的物资交换。而在过去三十年间,拉达克政府着力发展山羊绒产业。兽医服务大大降低了幼崽死亡率,而山羊绒单产并没有多大提高。也就是说,要增加山羊绒产量,必须增加山羊数量。

牧民与藏野驴之间的冲突集中在局部的关键资源,因而管理措施应该是小尺度的,针对局部的特定情况。办法可以有很多:监测藏野驴的种群数量变化,详细调查冲突高发的区域,设计合适的补偿项目、缓解牧民的损失,研究藏野驴竞争是否真的影响山羊绒的生产,停止在草甸周围建立围栏,等等。

尽管牧民和地方政府控诉藏野驴“太多了”,但藏野驴的问题根本不是“数量过剩(overabundant)”。其种群数量超出生物承载量(Bi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对生态系统产生了一系列可以观察到的影响,比如植被结构的改变、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外来物种的入侵等等。而在干旱的羌塘草地上,并没有证据表明是藏野驴破坏了草地,相反,过量的牲畜可能是问题的根源。

藏野驴和家畜生活在同一片区域,两者之间的食性相似。问题不仅是藏野驴草地能养多少动物,还有牧民能容忍多少藏野驴。利益相关群体能接受的数量(Stakeholder Acceptance Capacity),或者说文化承载量(CulturalCarrying Capacity),是野生动物管理的另一个维度。这个维度往往被忽视,但往往决定了许多与牧民共存的野生动物的命运。

价值观念、经济利益、与野生动物接触的经验,都会影响到牧民的容忍度。

战争之前,高原牧民与藏野驴共存了上千年;战争之后,牧民越来越难容忍甚至低密度的藏野驴。藏野驴的冬季集群,牧民心理参照系的变化,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牲畜,乃至不断攀升的山羊绒价格,都让双方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在广阔的青藏高原,藏野驴有着拉达克同胞类似的经历。

它们数量不少,没有灭绝风险,虽然种群数量并没有严谨的调查和监测;牧民普遍抱怨藏野驴与家畜竞争草料。任何一个国家成熟的野生动物保护体系,都会在这时候去寻求解决方案。为牧民提供经济补偿?猎杀一部分藏野驴?藏野驴的管理并不完全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留给政府的一个难题。而任何管理措施,都不能忽视牧民的参与,如果割裂当地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不让他们参与到野生动物管理中,注定无法实现人与野生动物的共存。

UUID: 781792e9-364e-49f2-b10a-f75b444fa35f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6年/2016-06-29_藏野驴:曾经也不少,现在却成了牧民的眼中钉?.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