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越战期间,为了清除越南的植被,以发现被掩盖的越南军队,美军向越南地区喷洒了超过两千万加仑的除草剂,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是橙剂,它对人体危害极大。在越南胡志明市战争纪念馆内的橙色墙壁上,可以看到一张张橙剂受害者毁容后的照片,旁边是一张地图,标记了喷洒脱叶剂的地区。而数十年来越南出现的大量畸形新生儿,也与橙剂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2008年的今天,橙剂的前身——脱叶剂三碘苯甲酸(TIBA)的发明者亚瑟·盖尔斯顿(Arthur Galston),在美国康涅狄格州与世长辞,享年88岁。盖尔斯顿出生在大萧条时期布鲁克林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庭。由于家里无法负担他的学费,他放弃了梦想中的医学院,进入不收取学费的康奈尔大学农学院。
读博期间,盖尔斯顿研究了一系列的植物生长素,并发现了TIBA可使大豆植物更多地开花结果,增加产量,但这种物质在高浓度下会使大豆植物叶子脱落。
1951年,美国生化武器研制基地、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的生物战科学家在TIBA的基础上,发明了橙剂,因装在印有橙色标记的桶中而得名。橙剂和其它脱叶剂一同作用,给越南的无辜百姓甚至美国驻越士兵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橙剂在越南战争中大规模、无节制的使用,引起了盖尔斯顿内心的不安。在信件来往、学术论文、广播和研讨会中,盖尔斯顿阐述了橙剂可能造成的环境伤害,并提到橙剂对河岸红树林中贝类生命周期的严重影响。
从1965年起,他联合其他的科学家,请求美国政府停止在战争中使用橙剂,并呼吁美国国防部立项研究橙剂对人的毒害作用。他游说美国政府批准1925年的《日内瓦公约》,该公约规定所有签字国保证不使用化学武器。他本人也多次前往越南,调查橙剂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的影响。在2003年的一篇科学论文中,他甚至公开责备自己早年对有毒脱叶剂的研究。他表示,“这是对科学的一种滥用。
科学应当是为提升大多数人的生活作贡献,而不是影响人类生存,将其作为军事武器使用是很不明智的。”
目前已知橙剂中含有的二噁英等物质,与癌症、心脏疾病、白血病、帕金森综合征等都有关联。虽然出于伦理道德的考虑,橙剂对后代的影响仅在动物实验上得到证实,而没有人类实验的支持。但众多因受橙剂毒害而先天畸形的越南儿童,则是活生生的证明。
脱叶剂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武器,这是发明者盖尔斯顿万万没有想到的,他终身都在努力对这一被滥用的技术造成的后果进行弥补。1990年退休后,他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生物伦理上。他重新受聘于耶鲁社会与政策研究学院,并帮助建立了跨学科生物伦理中心。作为《生物伦理学中的新维度》和《扩展生物伦理学的视野》两本教科书的主编,盖尔斯顿探讨了转基因农作物、农药、干细胞研究和克隆等技术的风险与回报。
正如他的耶鲁同事所评论的那样:“他是这个校园中生物伦理学领域的领导者,他会被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