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交网络已经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相比于现实,人们在社交网络中更乐于认可他人,也毫不吝惜自己手中的赞。看见好文章,点个赞;看见好照片,点个赞;即使啥都没有,也要去你主页上,点个赞。别看这小小的赞,赞得多了,可是会影响人们如何看待信息呢。
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教授帕特丽夏·格林菲尔德与精神病学及生物行为科学教授米雷拉·达普雷托的指导下,心理系研究生劳伦·谢尔曼就与同学一起研究了点赞(like)是如何影响青少年看待Instagram上的图片内容。他们发现,点赞数也会影响青少年对照片的偏爱。相同内容的照片如果赞的多了,就会变得非常吸引人——哪怕它本来没什么吸引力。
青少年是社交网络的主力军,在美国有近90%的青少年是网络活跃用户,而中国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显示,19岁以下的社交网民总共占比28.3%。同时,青少年又是一个在心智上不成熟的时期,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在网络上表现为模仿其他网友的言行。研究者总共招募了34名被试,他们平均年龄在13–18岁之间。
被试需要钻进巨大的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仪中操作主屏幕,屏幕上会依次呈现148张照片,其中有40张是由被试自己提供的。
所有照片都被仿制成Instagram上的模样,研究者通过实验操作使得被试确信这些照片的点赞数是由其他小伙伴真实评价的——可实际上,点赞数完完全全是由研究者把持着,一部分照片的点赞数是0–22个(低点赞),另一部分则是23–45个(高点赞)。接下来,被试需要依次评价所有的照片,他们既可以选择“Like”表示自己喜欢,也可以选择“Next”表示自己毫无感觉,想看下一张。
结果发现,无论是不良照片还是中性照片,只要点赞数高,被试就愿意继续为其点赞。然而,内容相似但点赞数较少的照片,却被大多数被试选择“Next”。可见,在点赞上也是存在着十足的从众效应,青少年普遍会跟风点赞,而且他们也更喜欢点赞多的照片。如果照片是由被试自己提供的话,那么这种“越赞越点”的现象将会非常显著。
在被试进行实验时,功能性核磁共振仪还对他们的大脑活动进行了记录。与点赞数较少的照片相比,点赞点得多还会让一系列脑区更加活跃,这些脑区涉及奖赏、社会认知、模仿、注意等。换句话说,大脑中可能存在一个专司点赞的“部门”,它平日里就负责“清点”点赞数。一旦碰上高点赞,它就会立刻活跃起来。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高点赞还会激活大脑中一个叫做伏隔核的结构。伏隔核的来头可不小,它可是大脑中负责奖励、效用的奖赏回路的关键区域。我们中了大奖,或者发了工资会感觉很开心,这种愉悦情绪部分就是由伏隔核引起的。换句话说,青少年看到高点赞的照片,其大脑所获得的满足类似于得到了一笔物质奖励。而且,当自己的照片得到许多点赞后,伏隔核的活动最为强烈。这就为青少年偏爱高点赞找到了可靠的生理证据。
谢尔曼等人的发现符合青少年一贯的特点:他们喜欢在人前标榜自己,以得到更多的关注。高点赞意味着有更多潜在的观众认可了自己,青少年能从这种社会认可中获得满足。出于寻求认可,他们也愿意模仿那些小伙伴们都觉得赞的行为,哪怕这种行为会带来一定风险。
在谢尔曼等人的实验中,有一些点赞数很高的照片尽管非常“反面”(比如吸烟、暴力),但它也未能阻止青少年对它们继续点赞。不仅如此,当青少年看到高点赞的“反面”照片,他们大脑中负责自我控制的脑区还会受到抑制。这说明青少年对这些不良行为放松了警惕,甚至甘愿投入它们的怀抱中。
为此,谢尔曼在论文最后提醒了我们,青少年跟风点赞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如果多数人都为吸烟点个赞,一旦赞数累积了起来,那么青少年便会认同这种行为,以至于在生活中去模仿它。这项研究的初衷也是为了弄清社交网络中的同伴影响,如果我们对这种影响了解得足够深入,那么我们就能引导网络朝着有利于青少年的方向发展,而尽力规避其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