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彼此相持相依,却不再认识对方。这是许多阿尔兹海默患者的真实写照,他们开始忘记、焦虑、无法自理。1901年,德国法兰克福有一位名叫奥古斯特·登特(Auguste Deter)的女性,她无缘由地猜忌自己的丈夫,慢慢地开始出现记忆障碍,分不清方向,记不住回家的路,并胡言乱语起来。
于是她被送去了精神病院,在那里遇见了她的主治医生爱洛斯·阿尔兹海默(Alois Alzheimer)。阿尔兹海默详细地记录了对她的第一次问诊。由此奥古斯特成为了第一个被详细记载的阿尔兹海默病人。阿尔兹海默为她治疗了5个月后,离开了法兰克福,来到慕尼黑大学精神病诊所工作,但阿尔兹海默仍一直关注着奥古斯特的病情。不幸的是,奥古斯特于1906年因病情恶化死亡。阿尔兹海默一直在进行神经病理学的研究。
早在1898年,他便发现,在痴呆患者中,部分是因为他们脑皮质的初级神经节退化所引起,所以阿尔兹海默医生打算对奥古斯特进行尸检,以研究她的大脑神经病变。在尸检过程中,阿尔兹海默注意到奥古斯特的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沟加深、变宽,脑皮质萎缩,颞叶特别是海马区萎缩。而后,他又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研究——用显微镜观察经银染色的脑皮质切片——银染色法可以使神经纤维清楚显示。
他观察到了神经纤维的不同阶段的显著病理改变:早期病变的神经细胞,部分神经纤维呈现正常的样子,而另一部分神经纤维异常增厚且僵硬;到了进展期,神经纤维逐渐靠近,形成粗壮的神经束,且逐渐向神经细胞胞体进展;终末期,神经细胞的胞体和细胞核瓦解,只有纠缠的神经束提示着这里曾经有过一个神经细胞。而大约有1/4到1/3的脑神经细胞,有上述的病理改变。
同时,阿尔兹海默观察到,几乎整个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都含有一些细小的粟粒状颗粒,里面有着特殊物质沉积。这便是后来被命名的“淀粉样斑块”。1906年,阿尔兹海默在一次科学会议上报告了奥古斯特的病例,并展示了他的观察结果,这是研究者对老年痴呆新亚型的首次描述。然而和科学史上诸多优秀的天才一样,阿尔兹海默的这项发现并没有得到广泛关注。
即使在1910年,为表彰阿尔兹海默的贡献,人们将该病命名为阿尔兹海默症,整个医学界仍没有对这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投以更多的关注。直到80年后,这项重大的发现才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全球阿尔兹海默病人数高达3500万人,预计2050年全球将有1.15亿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病。尽管这一疾病的药物市场庞大,但是目前仍没有有效的药物予以应对。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主任Francis Collins曾将阿尔兹海默氏症研究列为最高优先级,制药公司也在药物研发的路上矢志不渝、愈挫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