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读卡考试、精密制图,再到绘画素描,尽管铅笔从来没有占据书写工具的主流,但也从未退出文具舞台。铅笔姓“铅”,却早已有名无实,它的原料形式不断改进,它的独到功能无可替代。铅笔在绘画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同样是铅笔,人家可以画成这样。铅笔的雏形:黑色书写棒。古希腊时期,人们发现金属铅与其他物质摩擦后会留下痕迹,于是,便把铅铸成小棒,用在重要的地方划线标记。
由于铅产量太少,到了14世纪,罗马人改用铅和锡土混合而成的小棒,用来书写绘画,并取名铅笔。1564年,英格兰巴罗代尔郡的牧羊人发现了一种黑色的矿石,能像铅一样划出痕迹,却比铅痕黑得多,就把它称为“黑铅”,用来在羊身上画记号。其实,这种矿石就是后来铅笔芯的主要原料——石墨。英王乔治二世在使用后,下令将巴罗代尔的石墨矿收归皇室所有,并指定石墨条为皇家专用的书写工具,只不过把石墨条仍叫做铅笔。
石墨条虽然能划出明显的痕迹,但它质地很软,书写时容易折断。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伯将石墨同硫磺、锑、松香混合后再压成条,比起纯石墨条来,这种含“杂质”的石墨条可坚实多了。而且,为避免书写时弄脏手,他还把石墨条嵌在了两根木条中间,变成了如今使用的铅笔形态。直到18世纪末,世界上还只有英、德两国能够生产这种铅笔,因为使用方便,铅笔在战场指挥中用处极大。
当拿破仑发动对俄战争后,英、德两国切断了对法国的铅笔供应,拿破仑只好在法国本土寻找石墨矿制造铅笔。但法国出产的石墨,在分子构型上很难与硫磺、锑、松香混合成型,压不出硬实的笔芯。后来,法国化学家孔德经过反复试验,改用粘土做增固剂,制出的笔芯比原先还要坚实耐磨,而且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石墨矿,直到今天仍在沿用。而铅笔笔芯因石墨和粘土比例不同,软硬程度和颜色深浅各不相同。
石墨的比例越高,笔芯越软,颜色越深;而粘土比例越高,笔芯越硬,颜色越浅。笔杆上的“H”和“B”就是用来表示铅笔软硬程度的,“H”是英文“Hard”的开头字母,前面的数字越大,表示笔芯越硬,“B”是英文“Black”的首字母,前面的数字越大,则笔芯越软,而“HB”表示最中性的笔芯,不软不硬。彩色铅笔压根没有铅。
一直以来,铅笔就是用硬质笔芯直接书写的笔类总称,像彩色铅笔,它的笔芯不光不含铅,连石墨成分都没有,是用粘土、颜料、油脂和蜡组成的,如果油脂和蜡的含量很高,就是我们俗称的油画棒。有的彩色铅笔因笔芯添加了特殊颜料,还有专门的用途:比如用“耐晒青莲色淀”做颜料的拷贝铅笔,书写的字迹用橡皮不能擦掉,适于缮写长期保存的重要文件、记载账目。
当自动铅笔的储芯管受到手指的压力作用时,克服了弹簧弹力向下移动,使卡头爪片张开;同时,铅芯依靠自身重力,离开储芯管内的原来位置向下滑动,但受到尖套中阻尼圈的摩擦阻力,下滑距离很短就停住了,所以在外部看来,每次按动笔头,笔芯只冒出几毫米。松手后,弹簧恢复原位,爪片向上收紧,笔芯被锁紧箍和卡头锁紧固定。依此往复,把笔芯调整到合适的长度,就可以书写了。
说到这还得补充一句,女生用的眉笔虽然看上去很像铅笔,但是成分完全不同,一般是石蜡、蜂蜡、地蜡、矿脂、巴西棕榈蜡、羊毛脂、可可脂、炭黑颜料等。不过如果有哪位女用户特别有探索精神,非要用2B铅笔描眉,就不用拍照片给我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