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总会碰到一些似是而非的食物名称,这点在水果中尤其多见,比如椰枣不是枣,凤梨不是梨,腰果苹果不是苹果,菠萝蜜压根与菠萝没啥关系。更不用说我们今天提到的玫瑰茄了,它们跟玫瑰和茄子毫无亲戚关系,倒是跟棉花沾亲带故。
近些年来,随着花草茶的异军突起,菊花、桂花、玫瑰花等等特别的花朵开始出现在茶盏之中。玫瑰茄也是其中之一,放两三朵玫瑰茄在玻璃杯中,冲上沸水,稍等片刻就会发现丝丝“红雾”从玫瑰茄上“升腾”而起,不多时,整杯水都会变成靓丽的紫红色。加上一种淡淡酸味,配合午后融化了浓浓小资情趣的阳光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想想自己正喝的是那种毛绒绒的棉花团的表亲,这美丽的茶水是不是会有另一番滋味儿?问题来了,我们常见的花朵为什么泡不出如此靓丽的茶汤,这分靓丽是不是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健康呢?
玫瑰茄是锦葵科木槿属的植物,老家在西部非洲。开头就说过,比起蔷薇科的玫瑰和茄科的茄子,同属锦葵科的棉花与玫瑰茄的关系更接近。与棉花能为我们提供纤维一样,玫瑰茄最初的功能也是提供纤维。只不过玫瑰茄的纤维并不是种子的附属物,而是茎秆产生的。
在水杯中绽放的玫瑰茄会为我们的下午茶添加不一样的色彩,即便是玫瑰茄的碎屑也可以为混合花草茶增色不少。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喝的玫瑰茄饮品并不是来自花朵的花瓣,而是玫瑰茄肉质的花萼。
在大多数朋友的印象中,花萼只是花朵上可有可无的存在。通常来说,萼片比花瓣要小,它们长在花朵的最外侧。它们就像缩小版的花瓣,通常是绿色的。在花朵开放之前,它们会包裹住整个花蕾,起到保护套的作用,当花朵开放之后,萼片就退居次要地位了。最具代表性的花萼当属玫瑰和月季了,它们的绿色三角片很难与花瓣一争高下。而且,大多数植物的花萼在花朵成功授粉之后就会脱落。
但是神奇的自然界中,惊天大急转时有发生。有些花萼就如玫瑰茄一样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岗位。如果说玫瑰茄的出现还存在人类有意的筛选和培育的话,那桑葚就是花萼天然膨大的典型代表,并且桑葚的多汁花萼还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就是吸引鸟兽进食,帮助桑树来传播种子。
至于说茄科植物,它们的花萼倒是也有几分执拗,比如茄子的花萼,番茄的花萼还有辣椒的花萼都会伴随果实慢慢长大,直到变成果实头上的那个小帽子。只是这些花萼要么带刺,要么干硬,并不能成为餐桌的一分子。
目前有不少研究认为,像花青素、番茄红素和儿茶酚这些植物成分对人体健康是有好处的,因为这些物质都有比较强的还原性,能够清除人体的自由基,从而降低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
但是,绝大多数实验结果是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取得的,对于花青素在人体内的真实作用仍缺乏足够的证据。况且食物中的花青素含量实在是甚微,比如被奉为新兴花青素来源的紫甘蓝的花青素含量为64~90毫克/100克,而在一项以小鼠为对象的花青素抗衰老试验中,每天要摄入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00毫克的花青素才会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不过,有总比没有了,作为心理安慰剂还是不错的。
酸味儿就代表了丰富的维生素C ,实际上这两者并无紧密的关联性。玫瑰茄的酸味儿来自于其中的有机酸,比如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等。正是这些酸赋予了玫瑰茄特殊的风味儿。不过,上述有机酸可不是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标记物。就拿我们熟悉的维生素C“王者”——柠檬来说,每100克柠檬中的维生素C含量是43毫克,而100克鲜辣椒中维生素C含量则可以高达144毫克。
至于新鲜的玫瑰茄,维生素C含量则是12毫克/100克,只有柠檬的1/3,辣椒的1/12左右,根本算不上是什么高手。酸和维生素的强相关是人们有意无意构建起来的。
玫瑰茄除了泡水之外,还可以制成果酱,据说味道与李子果酱接近,只是更酸而已。很遗憾,我还没有尝过,也算是对这种美丽植物的一个念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