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哈佛演讲者何江:科学应该传播给更多人,才有意义

作者: 刘嘉欣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16-05-29

何江,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成为首位在哈佛毕业典礼上演讲的中国大陆学生。他在演讲中强调科学知识应传递到需要的地方,并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对科学传播的看法。何江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生物医学博士后研究,致力于组织工程和癌症早期检测。他的科研道路充满挑战,但他通过不断努力和突破自我,在科研和演讲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2016哈佛毕业典礼上,何江作为研究生代表发表演讲。摄影:邹思睿

“比以往任何时候,我们的社会都更强调科学和创新。但我们的社会同样需要关注的一个重心是将知识传递到那些真正需要的地方。

”说这番话的是28岁的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何江,他是哈佛历史上第一位在毕业典礼上演讲的中国大陆学生,凭借一则自己中学时代被毒蜘蛛咬伤的“农村故事”,迅速占领众多新媒体头条,国内媒体的采访报道络绎不绝,5月27日晚,《知识分子》在与何江远程视频采访的时候,他的手机响个不停。

这位1988年出生于湖南宁乡农村、家境一般的中国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中国科技大学获得了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哈佛大学知名的化学和物理学双科教授、在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方面做出卓越成就的华人女科学家庄小威。

在哈佛期间,何江主攻单细胞成像技术,以应用于生物反应进程的研究。应用单病毒追踪、超高分辨率成像以及结合传统生化和细胞途径的成像技术。他的研究阐明了流感病毒感染宿主因子的分子机制,B细胞信号转导的激活和一个新的神经元周期性膜骨架的发展机制,其论文曾发表于《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学》(PLOS Pathogens)等期刊。

目前,何江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生物医学方向的博士后研究,涉及组织工程、药物筛选和癌症的早期检测。在采访中,何江向《知识分子》介绍了他在庄小威实验室的科研经历,他如何面对科研之路的挑战,以及自称生性“内敛”的他如何敢于突破自我,在哈佛的舞台上用英语侃侃而谈自己对于世界和科学技术的认识。

问:能介绍一下你最新的研究方向以及这些课题的前景吗?

答:我现在已经在麻省理工的一个研究组做博士后研究,这个组有两个研究方向:第一个是组织工程方向——肝脏组织工程,在体外用工程学手段培养人体肝脏,用于药物筛选和疾病模拟,如:疟疾和肝炎病毒的感染过程;第二个是这个组近年来做得同样出色的——癌症早期灵敏检测。我两个方面都在做一些相关研究。这两个课题不仅在学术方面有很多方向可以深入研究,而且很容易转化到实际应用领域。

问:你的博士期间研究方向和现在的博士后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答:我在博士期间跟随庄小威导师做偏生物物理类的研究——单分子成像,以此来研究很多生物问题,如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在这期间我做了两个大的生物方向,一个是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观察流感病毒的入侵和宿主蛋白调控流感入侵感染的机制,这个和博士后期间研究的肝脏病原体入侵是有一脉传承的联系。相当于是用同样的技术来研究不同的体系。

另一方面就是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研究神经科学,尤其是神经元细胞超微细胞骨架的研究,这方面与我博士后研究课题的关系就不是很大了。

何江于2009年至2015年,在哈佛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摄影:邹思睿

问:庄小威教授是非常知名的华人科学家,在她的实验室工作是怎样的一种经验,你觉得这段经历对你科研生涯最大的影响是什么?答: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在第一年做完轮转之后就加入庄老师的研究组。

庄老师这边做很多跨学科的研究,也非常前沿。当时恰好是STORM(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成像技术)于2006年发表后不久,我是2009年在组里开始轮转。所以当时在组里可以不断地看到技术的新突破,还有很多在生物方面的应用(正在被研究)。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在刚刚好的时间加入到了很前沿的生物问题研究(如:超分辨率显微成像),而且就科研本身,我对庄老师也非常感激。

她是一位对科研很有热情,想问题非常深入的科学家。平时和她交流真得会被她折服:我们实验室有很多不同专业的人,物理、化学、生物、病毒学等等,在不同领域,庄老师都能敏锐地察觉这个领域的前沿问题是什么,都可以做得非常出色,这一点让我非常佩服,令人敬畏。

问:在你的科研道路上,有没有特别记忆犹新的故事想和我们分享?这些经历对你之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其实很难讲出记忆犹新的事情,实验是一个一直在不断尝试与不断失败,然后才有新发现的过程。倒是有一件事我想起来了,关于组间竞争的事情。当时美国这边的另一个组也在做跟我们类似的研究——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因子。当时我才刚读博士,又有很多的课程,庄老师在开会的时候得知有这样一个组在和我们竞争,然后我整个人都觉得不花时间不熬夜做实验很有可能就会被淘汰。

当时压力也非常非常大,因为作为一个新手,才开始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做很多实验都是上手在学新东西,可能会走一些弯路,对比一些比较有经验的做科研的人,他们的实验可能设计更加完善。记得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在读研二,大概在研三下学期这个课题才结束,这期间一直处在高压状态。当时我也想去听一些学术会议,但是参加会议要做poster,有点不敢去,怕被同行竞争下去。

于是自己拼命地去读这方面的文献,尽量以不同的角度把自己的课题做下去。因为我们这边主要是以技术为主,另一个组以生物为主,所以最后我们研究的角度也不完全相同。这可能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问:你在演讲中提到的儿时经历,是决定你选择生物作为专业的主要原因吗?答:应该说不是吧。因为在乡下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能够上怎样的大学,考上什么专业,能不能出国,当时完全没有这些意识。乡下的信息相比城市少很多。我决定选择生物是在高考的时候,那时候生物还是国内非常火的一个专业,很多人高考报志愿都会觉得生物挺不错。

问:你觉得科研中最可贵的东西是什么。在科研之路上,你是如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以及那个激励你一直努力下去的原动力是什么?答:首先需要沉下心来做。还有就是严谨。庄老师对我科研教导很深的一点就是:做科研一定要严谨。举个例子来说,发文章要在实验设计上尽量完善,把错误降到最低。科研需要严谨的态度,如果你发表了一个不对的东西,对同行以及想要学习和参照的人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问:除了都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你和你的导师庄小威,还有什么比较像的地方?她对你的演讲有没有提过什么建议?答:庄老师知道我参加这个活动并给了我很多的鼓励,但没有提太多的建议,因为她太忙了。哈佛有安排指导演讲的老师和后期训练。说到“相像”这个词,我觉得我完全不能跟导师相比的。庄老师实在太厉害了,她不仅对科研有热情,而且各方面都很令人崇拜。

实验室每隔一阵子都会诞生新的技术,前些年有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问世,去年又有一个很新的技术MERFISH(编者注:MERFISH是一种能够同时检测单细胞中成百上千种RNA的拷贝数和空间分布的成像方法)的出现,再次让实验室大放异彩。如果一定要攀一个相似点,可能是好奇心吧,不过我实在不敢和导师相比。我刚博士毕业,在科研领域刚起步,之后去做博士后,未来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

做生物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走学术这条路,读完博士还要读博士后,多积累之后才能做出更多的成果。我想在麻省理工做完博士后再去申请教职,慢慢才会对未来的研究更有把握。

何江与自己的博士生导师、著名华人科学家庄小威合影。摄影:邹思睿

问:你的父母是否已经看到了你的演讲?你说自己很幸运不是留守儿童,父母对你的教育还起过什么样的帮助?答:我把国内的链接发给了他们,他们其实一直在关注我竞选演讲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我有两位很开明的父母。很多乡下的父母可能会希望子女上完学去找一个收入可观的工作,尽早赚钱,但我的父母对我没有这些硬性的要求,这点让我很感动。

问:和很多有理工科背景的中国学生不一样,你对演讲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你一直都是一个对演讲感兴趣的人吗?这次演讲的题目是怎么产生的?愿意为我们的读者分享一些演讲的技巧吗?答:其实我自己本身比较内敛,个性不太张扬。我很想慢慢改变,因为在美国的文化里,稍微外向一点比较好。我在哈佛做过很多尝试,这个演讲可以说是一次自我突破。

之前很少在哈佛这个平台发表言论,牛人太多了,刚到这个地方很缺乏自信,担心不能在牛人中间讲出自己所想的东西。我之前的演讲更多是科研方面的展示汇报,这和公开演讲还是不同的。我的演讲选题从小事出发,再推到大命题,科技知识的不均衡分布。很前沿的科研不一定能够接近大多数听众。我在学校做的科研可能很多人完全不懂,我觉得科学应该传播给更多人,才有它的意义。

至于演讲的技巧,我的感触是英文演讲和中文演讲有很大的不同。英文演讲需要从一个很小的视角出发,而不是用综述的手法。这也是我以一个小故事开头的原因。哈佛的毕业典礼学校有很多不同行业的领袖和精英来听,演讲者代表了本届毕业的学生来反思这几年在哈佛所需的东西,因此演讲需要传递信息,又需要给这届毕业生传递一种社会使命感。所以了解你演讲的人群、你的听众很关键,同时也需要了解学校的文化。

演讲给我的收获就是让我更深入地反思哈佛的教育、科研、学习、生活给我带来的触动,让我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再重新走过哈佛的时光。

问:你在演讲中提到科学技术需要抵达那些相对比较贫穷的人群,很多人会认为,这超过了科学家的努力范畴,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科学家,你准备怎么做?答:其实我某种程度上赞同这一点。

当天哈佛的听众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共服务领域的人,有公共卫生领域的人,有科研的,有商界的,有政治方面的人等。科学知识的传播不是简单的一个人,一个领域的人努力就可以简单解决的。它更需要社会上不同的人一起努力才可以。哈佛志在培养很多以后在不同行业做领袖的人,所以我希望通过这个演讲让这届毕业或将来毕业的学生来反思这个问题,来把这个使命感带出去。

这也是为什么我的演讲里并没有具体说我们该怎么做的原因,我希望我的演讲给哈佛毕业生传达这样一种社会使命感,希望各行各业的人都努力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如此形成一个更好的氛围。

何江与出席哈佛大学第365届毕业典礼并致辞的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握手。摄影:邹思睿

思考者(微信号:iThink_1)即将上线,长按图中二维码关注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近期热文

生命尊严何处安放:拷问制度、文化、人心

在CRISPR动物园里,人类正在快速改写生命

古埃及文明的发现者和捍卫者:扎希·哈瓦斯 | 历史

昨天,中国学生第一次在哈佛毕业典礼致辞|中英文版

用“生命”铸就《寂静的春天》 | 历史

心疼科学家:为国效力怎么成了最惨的事?

转基因食品安全无害:美最高学术机构报告揭示五大事实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

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

授权:shangwu@zhishifenzi.com

关注请加微信号:the-intellectual或长按二维码

UUID: b5c16cc4-ba54-477e-adff-0ad8e12fc8b0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5-2016年/2016-05-29_专访哈佛演讲者何江:科学应该传播给更多人,才有意义.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9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