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近的调查研究,参与小组学习的孩子比在课堂上由老师领导讨论的孩子能更好地发展决策能力。超过760个五年级的学生参与到这次研究中来,研究对比了小组合作的作用与传统的老师直接引导学生的方法,考察这两种方法在促进学生做出理性决策并将这些技能运用到新任务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为期六周的课程中,学生们探讨这样的场景:由于居民对周围的狼群感到担忧,社区是否应该雇佣专业的猎人捕杀狼群?学生们考察了问题的各个方面,包括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当地经济以及公共政策等。
张鑫是伊利诺伊大学的心理学在读博士,也是这份研究的第一作者。他说这个课程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做出预先设置的最佳答案,而是培养他们做出负责并且合理决定的意识。
在完成了“狼群课程”之后,学生要独立撰写两篇文章:一篇就如何应对狼群解释他们的决定;另一篇则关于一个不相关故事,对于两个朋友之间的道德困境他们会做出怎样的决定。
研究显示,参加“狼群项目”小组合作的学生,对于杰克的道德困境能更好地做出决定。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孩子更加精通决策的三个核心方面:道德困境的多面性;考虑不同观点的依据;权衡不同决定的利弊。
作为对比,由老师引导“狼群课程”讨论的学生,当对道德困境做出决定的时,他们的表现并不比没有参加“狼群课程”的学生(对照组)表现得更好。
张鑫说:“小组合作将学生处在决策者的位置,而直接的引导(即跟随老师的思路)使他们成为被动的角色。”张鑫的合作作者理查德(Richard C. Anderson,阅读学中心主任)和乔舒亚(Joshua A.Morris)都来自伊利诺斯大学,在他们的另一篇文章中,提出了这样的假设:“小组协作和老师直接引导的根本区别是,小组中的学生把自己视为主角而把其他学生看成观众。”
研究发现,在认识杰克的困境以及权衡相反观点的依据时,女孩明显比男孩做得更好。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区别可能跟女孩写作能力更好有关。
研究人员说,因为故事中的道德困境与“狼群课程”几乎没有共同点,学生对杰克是否应该揭发朋友时的思考对孩子展现出决策能力并能够运用这些技能到全新的情境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参与研究的孩子来自八所公立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低收入家庭,而且阅读测试说明他们的学业水平低于全国平均。研究者写道,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和教师灌输式的学习氛围,抑制了学生发展更高层次的能力。这对于主要招收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学校是极其不利的,这些学校很可能把大量教学时间投入到数学练习和简单的阅读技巧上去。
“如果要使学生变成有思想的决策者,那么他们需要在学校花费更多时间参与小组协作,参与到重要事情的主动思考中,”张鑫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是培养弱势学生智力和学术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