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典范:西方绘画中的运动

作者: 林凤生

来源: 《自然杂志》

发布日期: 2016-05-22

本文探讨了西方绘画中如何通过各种技法表现运动,并指出这些技法与心理学、视觉神经科学、脑科学的原理不谋而合,展现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典范。

一幅画最优美的地方和最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表现运动,画家们将运动称为绘画的灵魂。要在平面的画中表达人(物)的运动是一件让人困惑的难事,但是经过千百年来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找到了一些有效的表达方法。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发现画家通过经验和技巧取得的画面的运动效果和对观者的感染力,采用的技法竟与心理学、视觉神经科学、脑科学的诸多原理不谋而合,这实在算得上是一则科学与艺术联姻的佳话。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地球在转动、太阳在运动;树木在生长、花开花落、云聚云散;光明与黑暗交替;某种形态出现又消失;体验这一切的人类也在经历不断的变化。人对客观世界里人(物)运动的知觉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视觉感受,任何表示空间关系的光学元素,如大小、形状、间隔、颜色、亮度和清晰度等等的变化,都暗示着运动,它们会让观察者视网膜上的映像发生连续而有规律的变化,由此产生周围事物运动的知觉。

二是观察者自身的运动感,也就是他的眼睛、四肢与头部的动觉,使他能直接感受周围的变化。三是观察者的经验、记忆以及对周围事物性质和规律的理解。人对客观世界运动的认识主要是综合了上述三方面的信息,这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

古、今画家想在静止的画面上表现运动,让观赏者体验到动感,就是通过绘画技法来刺激和欺骗观者的视觉与头脑,产生画面运动的错觉。要做到这点显然比较难,正缘于此,故极具挑战性。

16世纪画家拉玛左在《论画》里说:“一幅画最优美的地方和最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表现运动,画家们将运动称为绘画的灵魂。”达芬奇也说过:“如果在一幅画的形象中见不到(运动)这种性质,它的僵死性就会加倍。”为此,孜孜不倦地寻求画面的动觉是古、今绘画大师们梦寐以求的愿望,也因此创造出一些有效的、与科学原理契合的好办法。

把见到的人(物)运动用写实的画法记录下来,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因为运动是一个在时间-空间里展开的、位置不断变化的过程。而绘画只是一门空间艺术,没有办法表示时间的流逝。为此古、今的画家就自然地想到选取一些突出的、典型的动姿或场景,把它们画出来。让动感的画面激发观者的心理暗示和联想,对画中的人(物)产生栩栩如生的动觉。

18世纪发明的摄影技术给传统的西方绘画带来了冲击和新风。摄影是通过极短时间的曝光,把某个瞬间的画面定格并记录下来。这种快捷的手段无疑远胜于传统的绘画,所以带有速写的特征:草率、没有完整的构图、人物来不及摆好pose的画面可以给观者一种匆促、运动正在进行或即将展开的感觉,影响了当时的画家。印象派大师德加的作品里就可以明显看出摄影的诸多特点,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位摄影达人。

随着科学对绘画研究的深入和普及,上世纪中叶,西方艺术界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兴起了一种利用光学和色彩的变化对视觉产生强烈刺激的绘画风格,称为“光效应艺术”或“欧普艺术(Optical Art)”,事实上,像这样的画不懂画法的人也可以搞,但关键要有灵性。

在上面的文字里,笔者已经对绘画作品里出现的运动感觉的主要流派做了一番梳理,并对他们作品里与视觉神经科学、脑科学和心理学的契合做了简单的说明,当然这些讨论有点先入为主,只能算是一种定性研究。不过,本世纪以来这种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

随着计算机技术、核磁共振、脑成像技术等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已经可以通过这些技术观察到观赏者在欣赏艺术品时候的大脑活动和变化,从而对美感的研究不再依赖于对观者的心里活动的估算上,而是建立在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跟踪,并得到的切实可靠的数据和图像资料上。

UUID: f6413c7c-1882-41c4-97c5-274e15b90dcb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赛先生公众号-pdf2txt/2016/赛先生_2016-05-22_艺海拾真 | 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典范:西方绘画中的运动.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8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