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健康而言,多与他人接触、锻炼社交能力、发展广阔的人脉、并建立起牢靠的人际关系,这些都与合理膳食、时常锻炼来得一样重要。2010年,美国杨百翰大学心理学教授Julianne Holt-Lunsta等人曾对148项相关研究中超过30万个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人际关系良好的个体比社交缺乏者多拥有50%长寿的概率。这意味着,缺乏社交比过度肥胖、缺乏锻炼对寿命的不良影响更大,其危害性堪比重度吸烟。
近年来,许多社会学研究都证实了人际关系会对人的健康及寿命产生影响,但对于人际关系是如何影响健康的、在什么年龄段这些影响更易产生、影响的持续时间有多久等问题,此前的研究并未给出有力的阐释。为此,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Yang Claire Yang教授及其同事通过整合社会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探究了人际关系在不同的年龄段影响人体健康的生理机制。
其研究成果发表于2016年1月19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Yang Claire Yang等学者以四个不同年龄阶段的14,656名参与者作为研究样本,将社会融入程度(包括与父母和邻居的联系频率、朋友的数量、社区和志愿活动的参与率)作为评估其人际关系的指标,并运用血压、身体质量指数、C反应蛋白浓度等生物指标评估其健康状况。实验数据分析显示:较高的社会融入程度有利于人体生理功能;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融入程度与生物指标之间的关系存有较大的差异。
Yang等人发现,在青春期人群中,社会融入程度对腰围、身体质量指数的影响较为显著。这说明,融入社交网络对正在形成个人社交圈的青春期人群的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他们同时发现,青春期时因缺乏社交造成的不良影响,会在青年期时危及机体代谢、心血管功能,进而于中老年时期诱发疾病。也就是说,缺乏社交带来的一些疾病在青年时期的症状可能不会显露,但其对健康的危害可能早就埋伏于体内。
在老年人群体中,社会融入程度对于高血压的影响较为显著。较高的社会融入度可使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降低13%、病情发展率减缓54%。社交缺乏对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糖尿病对其的影响。而在中年人群体中,社会融入程度与生物指标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中年人社交,贵“质”不贵“量”。
因为无法通过社交频率得出中年群体人际关系与健康状况的联系,研究人员改用社会支持和社会压力(包括来自父母、配偶、朋友、学校、社会等的支持/压力)作为评估指标,考察人际交往的质量是否会对人体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与社会融入程度相比,社会关系的质量对于个体健康的影响整体而言较为薄弱,仅在中年时期较为明显。
换言之,社交的频率、社交圈子的大小对青老年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社交质量的高低则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年人的身体健康。研究人员据此推测,中年人处于一个多元化的社交圈,在家庭中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在工作中亦能结识同事朋友,因此,评估大多数中年人的人际关系,社会融入程度并非是一个具有区分度的指标。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年人的这些社会关系实际上都处于“高压”状态。此前美国社会学学者Shelly Coverman的研究表明,中年人常要同时“过度负荷”多个社会角色,并会因为在家庭、工作等不同场合的角色冲突而备受压力。了解到社会交往对不同年龄段个体的健康影响,将有助于医护人员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社交干预方式来预防一些疾病;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这也是一个提醒,社交给我们健康带来的影响远比想象的要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