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贫济穷如何促进教育公平?

作者: 丁维莉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16-05-15

本文讨论了2016年高等学校招生指标跨省调控问题,特别是湖北省和江苏省的考生家长对高考名额分配的重大调整表示抗议。文章分析了调控方案的具体内容,指出这种劫贫济穷的做法可能无法真正促进教育公平,反而可能加剧地区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

近日,高等学校招生指标跨省调控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在教育科技界有较多读者的《知识分子》收到来稿,本着兼容并包的原则发表各种意见。本文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知识分子》立场和观点。今年1月,只存在了3天的A股熔断机制似乎预示了2016年会有很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方案出台。五四青年节,离高考1个多月,成千上万的中国家庭最关心的高考名额分配出现了重大的调整,先看部分原始文件:通知文件相关部分截图。

来源:教育部官网再看对应原始文件的图表:2016年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来源:教育部官网这一计划引发了湖北省、江苏省考生家长的抗议,并在13日、14日呈愈演愈烈之势,家长们自发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前大规模聚集,高呼“教育公平”,表达诉求。从这份计划中可以看出,问题出在这儿:湖北省被调控出4万高考招生名额给10个中西部省市,占16万总名额的四分之一,是调控出生源总数最高的省。

在文件里,湖北省都没有被列举名字,仅仅属于“等”的地位。这一句话特别可圈可点。其一,上海的高考升学压力和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包括上面提到的湖北省)被归属于同一类别:高等教育资源丰富,2016年升学压力较小。这个分类和大多数人的认知相左,至少急需进一步的解释。

其二,在资源同样丰富升学压力同样小的被指名省(市)里,上海被调控出的名额是5000人,江苏3.8万人,浙江1.8万人,福建5300人,数量相差很大,如果按照人均计算的话,差距就更大了。尤其是江苏,被调控出的名额和湖北几乎相当(分别为3.8万人、4万人),两个著名的人口大省、高考大省就负责了全国16万调控名额的近一半。

其三,高等教育资源最丰富,2016年升学压力最小的北京市,被调剂名额没有列入表格里,假设为零。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份文件阐明的政策目标:“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和城乡入学机会公平”“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录取率、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的要求。”江苏和湖北两省人口众多,考生数量庞大,历来都在高考竞争最激烈、分数线最高,也是全国录取率较低的两个省份。

从这两个省拿走近8万高校入学名额调控给同为人口大省高考大省的河南广西江西等省市,来提高它们的高考录取率,这完全是劫贫济穷的做法。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如何实现呢?

比如,江苏苏北的农家子弟们,好不容易经过了比天堑还要窄的中考进入县(市)高中,寒窗苦读甚至复读多年,以为学龄人口减少,本省经济发达以后,人均资源上升的好处终于轮到自己了,却发现今年报名高考人数的减少(3.25万人)还不如被调控出去的人数(3.8万人)。河南广西江西等省市孩子们上大学异常艰难的尖锐矛盾主要由他们这样的孩子们来买单,合适吗?他们的教育公平呢?

这就好比有两家门对门的穷人,以前穷到家里都没有凳子。现在有一家努力赚钱以后添了第一只凳子,如果我们去这家敲掉一只凳脚,调控给还没凳子的那家,这公平么?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的政策目标实现的重任没有落在像北京、上海这样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录取率高的地区也是让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

劫穷济贫,拆一些人口大省高考大省高校生额的东墙,去补另一些人口大省高考大省高校生额的西墙,不仅不是在促进教育公平,而且只会使得京沪等高等教育资源充沛的“百分之一”地区和全国其他“百分之九十九”地区之间,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沟壑变得愈来愈深。这种固化强化地域矛盾的高等教育资源调控方案,不管造成的原因有多少种有多无奈,成因有多复杂多不可控,动机有多合理,都应该考虑再次检讨和评估了。

UUID: c0d2f9af-ed2f-4764-93b9-f6ea2ac26e79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5-2016年/2016-05-15_劫贫济穷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来论.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