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哪位女神,给了你一个满怀香气的拥抱?

作者: 李子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16-05-07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罗勒的邂逅经历,介绍了罗勒在意大利菜系中的重要性及其制作的传统青酱的过程,并探讨了罗勒的历史、文化意义以及在不同地区的使用情况。

跟罗勒(Ocimum basilicum)几乎是一见钟情般的邂逅。某个炎热的夏日傍晚,在意大利托斯卡纳街边某家小饭馆歇脚,初游欧陆不懂意大利语的我看着菜单跟买彩票一样,随意点了一个Fusilli al Pesto。端上来之后,满盘泛着橄榄油花儿的绿色,第一次见到此物的我满眼疑惑,“这是什么?能吃吗?”没想第一口下去,就仿佛是一头撞进了女神香气扑鼻的怀里一样又惊又喜、不知所措。

这种强烈却温柔、芬芳甜蜜又清新的气味,被橄榄油的醇香缠绵地裹着,又带有些许蒜泥的辣和直爽,如此立体的味觉,让人欲罢不能。Pesto,如果没有其它的限定词,在意大利语里面指的就是“青酱”。这个词与英语的Paste同源,原本是“磨碎成膏”的意思,传统的做法是用大理石罐子和小杵子碾出来的。它对意大利有多重要呢?

有人打趣说意大利国旗的绿白红,白是马苏里拉奶酪,红是樱桃番茄,而绿,就是罗勒(Basil)为底味的青酱了。最正统的绿酱来自意大利的利古里亚(Liguria)地区的热那亚(Genoa)。但在中世纪,这种Pesto原本只是加有一些坚果碎的蒜酱,因为味道大、耐保存,而成为了船员的必备食品。这种满口浓重“村味儿”的食品,却因为罗勒这种神奇香草的加入而大放异彩。

19世纪中期,著名意大利厨子Giovanni Battista Ratto在他的食谱《热那亚美食》里记录了这种加入了罗勒的Pesto。而罗勒,毫无疑问就是绿酱的灵魂了。新鲜、水灵的罗勒从地里刚割下,还带点泥土的味道,轻轻揉搓就能感觉初吻般甜美的芬芳。把所有的配料准备好,搅碎、用橄榄油封上,还带着翠绿的光泽时就一定要拌进热烘烘的意面里。一口下去,满是春日的地中海阳光。

其实,除了做绿酱以外,罗勒在意大利菜系里面的存在感都挺强的。炖鸡炖牛、各类意面、饺子(Ravioli)、乃至生拌沙拉,都能多多少少放点新鲜罗勒叶子,为整盘菜添点活泼的气息。在法国南部,罗勒也是大名鼎鼎的“普罗旺斯香草”中的成员之一。虽然总是和地中海各类香草“打成一片”,但今天我们所吃的罗勒,其实是发源于印度次大陆,被来往波斯和阿拉伯的商人传到了地中海沿岸。

传说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将这种青翠的香草带到了希腊,它拉丁名中的Ocimum便来源于希腊语中的Okimon,是“香味”的意思。而罗勒的本名Basil,就要霸气许多了,拉丁语的basilicum是希腊语basilikon的转写,是“王”的意思。罗勒因此有了“香草之王”的美誉。有关罗勒的神圣,也见于各地的神话与信仰。

古印度人用罗勒来祭神,这种从吐拉苏女神的墓前长出的香草,象征着纯洁、忠诚与永恒。它也装点着亚述和巴比伦的皇宫,传说中君士坦丁大帝发现神圣十字架的地方,也曾长出罗勒。因此直到现在,希腊的东正教堂也会用罗勒装点,每年新年的时候播撒祝福。如果你以为作者我又只是在科普地中海异域风情,那你就错了。它和东亚、东南亚的渊源还不小呢。为什么会有“罗勒”这么个名字呢?它其实出自梵文。

也就是说,它从南亚次大陆开始,旅程就分了岔,一支去到了地中海、扎根意大利,成为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甜罗勒”(Sweet Basil),前面讲的那一大坨Pesto啊意面啊,统统都是甜罗勒。顾名思义,绿莹莹、水灵灵的甜罗勒,更像是年方二八的妙龄女子,甜蜜蜜的笑容让你心痒痒。而另外一支来到了东亚,这种在《本草纲目》里“二十步内即闻香”的异域之草,成为了我们语境中的罗勒。

《饮膳正要》里记载,罗勒“与诸菜同食,味辛香,能辟腥气”,它的穗状花序像宝塔一样层层叠叠,在台湾又得了一个“九层塔”的美名。虽然在大陆的绝大部分地区,罗勒自古以来都是作为药草而存在,但是在名菜“三杯鸡”里面,却是重要的一味调料,用些许芬芳为整个菜色增添新鲜而丰富的味觉。(不过这种罗勒不能作为意大利青酱使用,味道会太冲、太涩。)

此外,还有希腊罗勒、柠檬罗勒、肉桂罗勒……罗勒一共有40多种栽培种,不同的罗勒都有自己独特的芬芳气味。但不管哪种罗勒,靠近它圆润水灵的叶片深吸一口气,那种将你拥入温柔怀抱的感觉,或许会让你明白,美食不仅仅是味觉、也是嗅觉的享受。

UUID: 306070fb-e1db-4fc5-8933-5553c4d29de0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6年/2016-05-07_是哪位女神,给了你一个满怀香气的拥抱?.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