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近耄耋之年,满头银发,抽着雪茄,开着豪车,玩着iPad的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无疑是在世的艺术家里数一数二的大腕,也是唯一拥有英国君主授予的“功绩勋章”的画家。
1937年7月9日,大卫•霍克尼出生于英国布拉德福德。他从小就喜欢涂鸦,说自己这样做是“因为比别人更喜欢看东西”。他觉得“比关注特定景象更有兴趣的是把眼见之物转换成画上的线条、点、色块、笔触和痕迹”。正是这种勤于观察、喜欢画画的天赋,培养出了他扎实过硬的素描能力。
1953—1957年,霍克尼就读于布拉德福德艺术学校,有一次上课时他对老师的讲课心不在焉,却一直在画放在窗台上的那盆仙人掌。1959年,霍克尼考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时,他的素描能力已经相当了得。一同学称赞“从未见过如此美妙的素描”,并用5英镑买下了其中的一幅。
由于现代绘画已经超越了写实发展的阶段,许多艺术学院不再设置素描写生课程,导致许多现代画家的造型能力相当差,连一只手也画不像。笔者认为,不管画家的创作是什么风格,素描基本功还是应该有一点的。我们在毕加索、达利和霍克尼的作品里,看到他们常常在“秀写实”,炫耀自己的基本功,可见他们对此是很在意的。
霍克尼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读研究生的时候,正是波普艺术流行之际,他毕业后去了美国,认识了沃霍尔等波普艺术的风云人物,在其创作之初就受到了影响。但是,锐意创新的霍克尼很快就另辟蹊径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考察霍克尼的画风,可以说他的风格就是“无风格”。因为他一生都在探索,在不断地改变画风,其成功之道就是博采众长。
1967年,他买了一架照相机,从此,相机成为他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伴侣。《两个女孩》是他拼贴风格的代表作之一。与把普通照片裁成数张小照片再拼合不同,他以角度略微不同的各种照片拼贴而成,并且记录了少女头部和身体的转动。人们原来预料这种拼贴会造成观者的视觉混乱,但事实并没有如此。
1981年,霍克尼到我国访问,发现在中国绘画传统里一直使用多点透视法来表达空间,特别是一些中国画中的长轴,随着长长的画卷展开来,观众好像在其中穿行,移步易景,其感觉妙不可言。霍克尼兴奋地说:“体验了一种异乎寻常的经历。”回国后,他与朋友一起拍摄了一部电影《与中国皇帝的大运河一日游》,介绍了中国传统绘画里这种奇妙的空间表达方式。
21世纪初,霍克尼又回到了离别多年的故乡——英格兰约克郡。美丽的田园诗一般的自然风光让他陶醉,燃起了他的创作激情。为了能够展示家乡广袤的田野景色,他又创造了一种新画法:把多幅画布拼接起来构成一幅幅“油画巨无霸”。有些庞然大画长10米多、高4米多,连展览馆的中央大厅都放不下。
霍克尼的人生多姿多彩,当过画家、摄影师、编剧、导演和演员,还当过一回科学家呢!1962年,他到美国发展时,去看波普艺术大师沃霍尔画的人物头像。由于沃霍尔素描功底不行,他只能先把人物的照片投影到画板上,再依样而画。
2003年,霍克尼的研究和假设引起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光学和高分子物理学的教授查尔斯·法里科的极大兴趣。作为一位光学专家,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面对一张照片的时候,如果能够估计出其中若干物体的尺寸和距离,便可以利用简单的光学公式计算出焦距、视角大小,乃至于透镜性质。
霍克尼和法里科的工作引起了科学史和美术史领域专家的广泛兴趣,也被称为霍克尼-法里科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