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英国生理学家、内分泌学奠基人贝利斯(William M. Bayliss,1860-1924)的诞辰。说起这个名字大家或许有些陌生,但说起“激素”一词,大家都很熟悉。而今天的主角贝利斯,便是激素的命名者之一。贝利斯1860年5月2日生于英格兰斯塔福德郡温斯伯里。1882年获伦敦大学科学学士学位。1888年在牛津大学瓦特哈姆学院获生理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伦敦大学学院任职。
而提起贝利斯,总免不了提起他的小舅子,也是他工作中最默契的搭档——斯塔林(Ernest H. Starling,1866-1927)。他们共同的朋友评价他们是“互补天才联盟——一个果断而温和,一个严格而富有激情”。贝利斯和斯塔林于1890年成为英国生理学会会员,两人亦因此而结识。
这个“互补天才联盟”的第一次合作是在1891-1892年,他们发现了哺乳动物心脏电活动的规律;而在此后的7年里,他们研究了血管对于不同血管内压的反应,这对血流动力学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期,他们还分析了门静脉的神经分布。19世纪后期,消化生理学正是研究热点。于是贝利斯和斯塔林从1898年开始研究小肠的神经分布及运动规律,并首次阐述了小肠的蠕动规律。
1902年,在胰腺及十二指肠神经分布研究中,他们重复了法国学者沃泰默关于胰液分泌的实验——分别向狗的十二指肠肠腔、切断了所有神经的十二指肠肠腔和血液注入稀盐酸,只有注入血液的实验组胰腺不分泌胰液。沃泰默认为这是由于局部存在顽固的神经反射,而贝利斯和斯塔林却认为应该有另外一种调节方式存在。
为了验证这个设想,贝利斯和斯塔林从去神经的狗十二指肠刮取了部分粘膜,加入稀盐酸和沙子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狗的血液,结果引起了比前面切除神经实验更明显的胰液分泌。这证明了化学调节的存在,而这种由十二指肠分泌的,可促进胰液分泌的物质,被命名为促胰液素。
这一发现,动摇了当时被奉为圭臬的神经论,即消化腺分泌完全由神经调节的理论。现代消化生理奠基人巴普洛夫正是神经论的坚定信仰者。
在阅读了贝利斯和斯塔林的论文后,巴普洛夫及其助手一方面力图收集证据来反驳这一化学调节理论,一方面对二人的实验进行重复。而实验结果是一致的,巴普洛夫对此感慨道:“自然,他们是对的。而我们失去了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1905年,贝利斯和斯塔林将这一类化学调节物质命名为“刺激”。从此,国际上一个寻找激素的热潮开始了,内分泌学也由此开始。
遗憾的是,自促胰液素之后,“互补天才联盟”因兴趣的不同,两人转向了不同的方向。贝利斯投身于酶反应研究与写作,而斯塔林专注于心脏功能研究。1905年,贝利斯阐明了轴索反射,同年发现了肠激酶对胰蛋白酶原的激活作用。1909年,贝利斯又独自阐明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其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着重要作用。也正是对胶体渗透压的研究,给了贝利斯灵感。
在一战期间,贝利斯提出用6%胶体生理盐水治疗创伤性休克,这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直至今天,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要知道,有效的补充血容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治疗休克首要的步骤。
到了1915年,贝利斯出版了被视为生理学经典著作的《普通生理学原理》。斯塔林作序道:“这不仅是科学的盛宴,也是作者人格的启示录……也是他精神和成就的史诗。”贝利斯的成就令人敬仰,但同样令人羡慕的是,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有着斯塔林这样一位挚友、亲人、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