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好吃的花叶也可能会致敏

作者: 霜天蛾

来源: 果壳网

发布日期: 2016-03-29

本文介绍了刺槐的来源、特点及其在食用、蜜源和木材方面的用途,同时也提到了刺槐可能带来的致敏问题。

在开始介绍今天的物种刺槐之前,日历娘要先跟第一批购买日历的小伙伴们道个歉。因为日历娘的疏忽,你们手里的日历今天日期是3月9日。后来加印的时候已经更正。在此求各位手快星人原谅!_(:3」∠)_我小时候曾在乡下外婆家住过一段时间,外婆家的平房门前有棵十米高的刺槐。初夏时分的傍晚,微风清凉,还未带上暑气。这时我总喜欢爬上刺槐树,把那些尚未开放的花苞撸下来,直接塞进嘴里,味道清甜爽脆,是最好的夏日零食。

与季羡林先生曾目睹的景象不同,我的记忆中,这是个适合边吃刺槐花边听鬼故事的环境,连壁虎都忍不住从墙缝里探出头来,在闪烁的光影里侧耳倾听。不过这天舅舅没说鬼故事,而说起了这棵刺槐树的来历。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是原产美国东部的蝶形花科,刺槐属大乔木。刺槐进入中国的时间很晚,比喜闻乐见的茄科三宝来到中国的时间还晚,大约是18世纪末由欧洲引入青岛栽培,另一说是19世纪末,总之是在清代了,因此,当年的朱元璋是不可能在饿殍遍地的淮北平原种下刺槐的。

刺槐不是槐?刺槐俗称洋槐,与原产中国、俗称国槐的槐(Sophora japonica)相对,同为行道树,这一土一洋两种树木初看上去比较相似,都有着奇数羽状复叶与白色的花,但是如果近看的话,刺槐和槐的差别还是很大的。首先是花序的排列,刺槐的花是腋生的总状花序,槐树的花是顶生的圆锥花序,花的尺寸也要小于刺槐。其次是叶形,这个最好认,刺槐的小叶先端是圆的,槐的小叶是尖的。

关于吃法,我唯一认可的就是生吃,刺槐的花苞鲜嫩多汁,生吃最能保持其原始风味,就像水果一样。我知道很多人喜欢像吃香椿那样,拌上面粉然后蒸熟,这样会严重破坏口感,把原本更立体的味觉触感变成一滩糊糊,无法具象化,这是无法容忍的。我不是针对在座的哪一种吃法,我的意思是,除生吃之外的任何吃法都是异端,对新鲜刺槐花过敏的人除外。

刺槐的另一为人熟知的用途是蜜源,洋槐蜜作为外来植物所产蜂蜜,能跻身中国四大名蜜之一,其质量和产量稳定性素来是广受欢迎的,同时也是欧美主要蜜源植物。蜂蜜产量全国第三位的日本长野县更是有80%的收成都靠刺槐,在日本的《100种最具威胁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有26种被子植物,刺槐名列其中,因其强大的蘖生能力,严重压制本土植物,降低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因此被严格控制。

而日本养蜂协会为此组建了一个“洋槐蜜保护协会”,反对人工干预刺槐数量。

在原产地美国东南部,刺槐是优秀的木材原料,生长速度快,木质结实紧密,经久耐用,是北美最重要的硬木材之一。其心材中含有的类黄酮物质可使它在泥土中保持100多年不腐,因此特别适合做枕木、栅栏、木桩、电线杆、造船木材等等。刺槐作为木柴,具有燃烧缓慢、烟雾少、热量高等优点,堪比无烟煤,因此也作为速生薪炭林种植。

刺槐英文名为black locust,locust原意是蝗虫,后又指跟刺槐一样的几种(广义的)豆科植物。关于这个名称,网上有很多有意思的讨论,即探究《圣经》里的施洗约翰在旷野里到底吃了什么东西。据《新约·马可福音1:6》记载:“约翰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和野蜜。”这里英文版圣经用的词就是locusts。

有人认为施洗约翰吃的是一种原产地中海地区的云实科植物,即角豆树(Ceratonia siliqua),该树的叶和豆荚都类似刺槐,俗称locust bean,也被叫做圣约翰面包(St John’s bread)。

UUID: 4baffb0b-e76a-4c27-9674-6c44856ca6c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6年/2016-03-29_刺槐:好吃的花叶也可能会致敏.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