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分享的11个诀窍

作者: 七君

来源: 把科学带回家

发布日期: 2016-03-28

本文介绍了让孩子学会分享的11个诀窍,包括理解孩子的分享动机、创造分享环境、做分享的榜样、通过游戏教育等方法,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分享精神。

当孩子决定和别人分享时,给予者和接受者的关系决定了分享的多寡。他们更愿意和“富有的”朋友分享,而不是和有需要的陌生人分享。小孩子也知道与人分享的道理。一些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分享的意愿意味着孩子开始形成道德。但是另一些人却认为,儿童分享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 Markus Paulus 为了研究孩子的分享到底是因为有了道德意识,还是为了改善自己社会地位,进行了一些实验。

友谊更重要。许多因素影响孩子的分享行为。小孩子更愿意和一无所有而非拥有很多的人分享。如果接受者此前表现得比较慷慨,小孩子也愿意和他们分享。Paulus 给孩子许多五彩斑斓的贴纸,然后在不同的情景下让他们和别人分享。实验者让孩子指出一个好朋友和一个不喜欢的人,分别画了两个圆表示,接着让孩子在两个人之间分配贴纸。代表朋友的圆圈里有100张,而代表不喜欢的人的圆圈里只有3张。

这些实验明显说明,公平并不是学前班的孩子考虑的因素,孩子分享的主要动机是社会关系的促动。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你的孩子不太愿意和别人分享,很有可能会被别的孩子讨厌哦。分享是建立友谊、改善社交关系的重要方式。要求孩子与人分享总是会存在一些困难,特别是年纪很小的孩子,这是发展的正常表现。家长接受这点才能够把孩子培养成更加慷慨的人。

自私总是先于分享。占有的欲望是孩子不断发展的意识的一部分。在2到3岁时,孩子开始产生独立于母亲的身份意识。“我要自己来!”和“我的我的!”之类的哭喊在这个年纪是常见的事。实际上,“我的”这个词是幼童最先学会的词之一。当孩子成长时,他们对物体和人都会产生依恋,而依恋人的情感正常发育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一些孩子对玩具产生过于强烈的依恋以至于这个玩具成为孩子自我的一部分。

几岁的孩子能够学会分享?真正的分享依靠的是同理心,也就是理解他人、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在6岁前,很少有孩子能够形成同理心。在6岁前,如果孩子和你分享,那很可能是因为你要求他们这么做。别指望2岁半以前的孩子能够很容易地学会分享。2岁以下的孩子在和别的孩子玩耍时考虑的只是自己和自己的东西,他们并不会考虑其他孩子想法和感受。

不要逼迫孩子分享。为孩子创造分享的环境,培养孩子分享的态度,鼓励孩子分享。孩子对自己的东西有强烈的占有欲。一个玩具在你看来不过区区一个布偶,但是在孩子眼里却可能是无价之宝。在你鼓励孩子分享并作为模范榜样进行示范的时候,也需要尊重孩子。

帮助孩子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当孩子得到分享时也会主动分享。我们知道,2岁前在亲密的教养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日后会变得更为慷慨。因为他们通过对榜样——家长的学习能够变得更乐于分享。其次,孩子在这种环境下会感到分享是一件正确的事。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形成安全的自我形象。他们并不需要许多外物来证明自身的价值。

为孩子做分享的好榜样。孩子很擅长模仿。如果家长做分享的好榜样,孩子也会跟着照做。如果有人要借用你的“玩具”,你可以把这个机会当成教育孩子的好时机。

把道理蕴藏到游戏中。实际上,游戏是教授人生重要道理的好方法,也是最容易让孩子接受的方法。游戏可以让孩子专注,让游戏中的大道理顺利地被孩子吸收。

何时应干涉孩子的自私行为。虽然我们不能指望幼童能够和别人分享,但是我们会利用每个可能的机会来鼓励孩子轮流享用某事物。

平均每个人的享用时间。有一些小技巧能够帮助解决孩子间争吵。你先定一个数字,然后让争吵的孩子每人说一个数字。最接近你的数字的孩子就可以先玩,以此类推。

事先做好规划。如果你的孩子不和别人分享,那么可以让对方孩子的家长也带一些玩具来。孩子对新玩具是没有抵抗力的。

教育的同时也要尊重孩子。如果你的孩子特别依恋某个珍贵的玩具,你要尊重他。当然你也应当教导他关于分享的道理。

给孩子分享的机会。你可以给孩子一块饼干,要求他和别人分享。孩子可以把饼干对半掰开,然后和妹妹分享。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机会。

UUID: 7447233f-2ce8-44df-8ead-75d9377a8a59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把科学带回家公众号-pdf2txt/2015-2016/2016-03-28_你一个,我一个,让孩子学会分享的11个诀窍.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