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坚强的孩子比修补破碎的成人更容易。——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
无法逃避的电击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在宾州法尼亚大学为了研究抑郁症做了一个著名的动物实验。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来自地板的电流就会对狗施加电击。狗被关在笼子里无法逃脱,就在笼子里痛苦地挣扎。反复几次后,只要蜂音器一响,狗就会趴在地上痛苦地呻吟。
后来实验人员在施加电击前把笼子的门打开,蜂音器发出声音后,狗并没有逃跑而是痛苦地呻吟。实验结果显示,动物反复遭到电击并且无法逃避,会产生无助和绝望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动物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对遭受电击的结果毫无帮助,于是消极地接受电击。研究人员将这种现象命名为“习得性无助”。
后来的调查发现,习得性无助同样出现在人的身上。对于学生,“习得性无助”使学生相信自己缺乏能力以及感到挫折。结果就是,他们放弃尝试新的挑战,并且感到的无助。虽然大多数学龄前的儿童都对待事情都持乐观态度,并且喜欢尝试任何事情,但是科学家在4岁的儿童身上曾观察到习得性无助,甚至一些婴儿也出现习得性无助的的迹象。
对于失败的三种理解在学校里,习得性无助常常与成绩差和表现差联系在一起。
在学习上不断遭受挫折的学生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他们是否可以改变环境。结果就是,他们不再努力,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表现更糟,更加感到无助。一旦遭受失败,孩子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寻找解释:1内在与外在;2稳定与不稳定;3整体与特例。
如果一个学生对于失败的理解属于内在(“我不够聪明”)、稳定(“我不聪明的事实无法改变”)、整体(“这再一次说明我什么都不行”)的类型,那么可以推断,学生将会认为事情无法控制,于是容易出现习得性无助的倾向。
有充分的研究证明,如果学生认为自己的表现是出于无法改变的因素,那么在他们面对失败时会更加脆弱,并容易发展出抑郁的症状;而那些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表现更好的学生,面对失败则会更加坚强,甚至越挫越勇。
孩子的困境孩子们有能力摆脱困境吗?当然有!只是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认定自己没有能力摆脱困境,于是变得消极。
习得性无助对孩子的影响就是,他们会变得缺乏自信,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差,难以集中注意力,常常感到无助。这会让孩子在学业上表现很差,在社交上也越发退缩。另一个问题是他们缺乏内在的进取心,因为过去失败的经历。有的孩子,学习的一个动力可能是让家长老师高兴;而患有习得性无助的孩子,他们会放弃努力学习,不在寻求家长老师的赞美,转而寻求其他形式的安慰,甚至可能会对放弃学业,变成班里的小混混。
有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常常表现出: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日常的事务或活动中,消极应对社交活动;有时候,他们会选择无理取闹的方式,让别人注意自己、帮助自己;由于常常受到批评,孩子自信心、自尊心下降;将自己孤立起来,以远离焦虑;但又害怕被孤立,害怕被抛弃;渴望爱与被爱,渴望得到他人肯定;害怕别人生气或批评;遇到这种情况时,会对自己做出负面评价并且缺乏安全感;强烈希望可以控制某些事情,对于无法控制的事情有时会过度反应。
是什么造成了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的产生往往跟孩子生活的环境有关。如果孩子在一个持续受挫的环境中长大,他们就会认为自己不够优秀,应受责备。一般是孩子的父母或老师使孩子不断受挫。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面对挑战时,往往会选择放弃。有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行为无法改变结果。比如,一个普通的孩子可能会认为,“如果我努力学习,就能拿到好成绩。
”但对于有习得性无助的孩子,他可能会想,“无论我多么努力,我都会考得很差。”在家里,大人对孩子的成功或是失败如何反应,会给孩子带来很大影响。如果孩子的失败遭到家长的批评(尤其是不恰当的批评)。如果孩子犯错需要批评,那么一定不要孩子的品质或是能力,而应批评孩子的行为。因为批评品质或能力,会让孩子感到问题无法改变,从而失去改正的兴趣。
批评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请体会以下的几种批评方式的区别:“你这个坏小孩”与“不要欺负你的妹妹”;“她从来都不喜欢和别人玩,她很害羞”与“她可能遇到了困难,无法和其他孩子玩耍”;“你太自私了”与“要懂得分享”;“你不擅长运动”与“你要多多努力,击球的时候看准球”。学校是另外一个容易让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场所。在学校中,孩子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学生,会将自己与别人比较。
他们通常会遇到远比他们优秀的学生,并且怎么努力也追赶不上,有时这会让孩子感到挫败。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导致习得性无助的原因之一。如果老师布置任务或者讲课含糊不清,让学生跟不上,就容易让学生产生“怎么努力也没用的”想法,于是放弃努力。但是老师不可能照顾到班里的所有人,所以习得性无助在学校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如何才能改变现状?
习得性无助对孩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他们会对挑战性的工作感到不自信,于是表现越来越差。面对困境,这些孩子情况往往只会越来越糟。最终,他们会确信自己的努力毫无价值然后放弃努力。所以,对于家长和老师,让孩子恢复信心是首要任务。在孩子遭受挫折时,家长应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家长也要给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不要总在孩子面前抱怨。一定要记住成功会催生更多成功,失败也会催生更多失败。
如果孩子已经失败很多次,那就需要很多次成功才能让他们克服失败的挫败感。让孩子尝试一些小的、简单的任务,并给出示范或详细地指导,让孩子不断尝到成功的“甜头”。但是重复的成功还不够,要训练孩子积极的思考方式。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孩子树立一种积极的心态,让孩子明白失败是可以改变的。
在学习中,帮助孩子将学到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联系起来,所谓“温故而知新”,这样孩子会对学习产生更高的积极性。
大象的故事
将小象用铁链栓在桩子上,它会尝试挣脱,但是力量不够,而且挣脱只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慢慢地,它就接受了这个事实,认为自己不可能挣脱。即使十年后,它已成长为强壮的大象,却依然相信自己无法逃脱,甚至根本不去试一试。把这只大象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告诉孩子,你有能力克服现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