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2日的北京,大雪纷飞。纪念铀核“四分裂”发现69周年暨《何泽慧传》、《何泽慧文选与纪念文集》新书发布会在清华大学理科楼郑裕彤讲堂举行。150多位何泽慧先生的同事、朋友、学生冒雪前来,深情缅怀这位著名的女科学家。
何泽慧1914年生于苏州。父亲何澄早年留学日本,是山西省第一个留日学生,后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加入同盟会,为同盟会最早的成员之一。
他对子女的教育思想是:“科学、自由、平等、独立”,要求子女“对技术要精细周到,对事物要明快通达,对人要忠厚宽大。”母亲王季山出自苏州书香门第之开明家庭。
何泽慧的外祖母王谢长达是清末妇女运动领袖,深受“科学治国”思想的影响,1906年创办了著名的“振华女校”;大舅王季烈为清末民初物理学著作翻译家,翻译出版了中国第一本以物理学命名、具有大学水平的教科书,编著了中国第一本中学物理课本,主持编印了《物理学语汇》,为近代物理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三姨王季玉乃著名女教育家,留美归国后继承母志,出任振华女校校长,学校办得十分出色。
1932年,何泽慧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入校后,物理系主任和一些教授大约受了传统偏见的影响,认为女生读物理难以学有所成,动员她们转系。从小生活在男女平等的家庭和力争女权的振华女中的何泽慧先生认为,这不合理。她与其他女同学一起找老师们理论。老师说服不了她们,只好按“第一学期普通物理成绩必需70分以上才可继续读物理”的规定处理此事。
1936年,何泽慧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在校期间,她不仅在现代物理知识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激发了其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她的抗日爱国之心愈加强烈了。
1940年,何泽慧以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博士学位。此时“二战”爆发,她已无法回国,只得进入柏林西门子公司弱电流实验室工作。在那里,何泽慧见到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西门子公司驻华主管拉贝先生。
1946年春,何泽慧来到法国巴黎探望钱三强。4月8日,两人在中国驻法大使馆办理了结婚手续,晚上举办了简朴的婚宴。约里奥-居里夫妇双双出席,约里奥先生在婚宴上即席致辞祝贺。此后,何泽慧在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和居里实验室从事核物理研究,与丈夫开始了共同的科研生涯。
1948年5月2日,他俩带着不满半岁的女儿动身回国,8月回到北平。彼时,清华大学欲聘钱三强担任物理系教授,但因当时大学规定夫妇不能在同校任教而作罢。旋即,北平研究院原子学所聘用何泽慧出任研究员,聘钱三强兼任该所所长。
1950年2月起,何泽慧指导并亲自开展了原子核乳胶、威尔逊云室和电子放大器的研制及重元素分离方法的研究。她领导的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核乳胶的研制工作,经过几百次试验,终于在1956年制成了主要性能达到英国伊尔福C-2乳胶水平的核乳胶。
1957年进一步研制成功电子灵敏的核乳胶。1955年1月,在毛泽东主席主持的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决定研制核武器。1955年10月19日,钱三强团长率领“热工实习团”赴苏联热工研究所考察学习。11月4日,作为副团长之一的何泽慧第二批赴苏。
1965年2月13日,二机部刘西尧副部长将氘-锂同位素反应截面测量的紧急任务下达给原子能研究所,即“35#任务”。要求在第二季度先提供一部分数据。何泽慧率领科技人员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出色并提前完成了氘-锂核反应截面数据的系统测量,这对中国氢弹研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3年,原子能所一分为二,原子能所一部成立了高能物理研究所,何泽慧担任副所长,分管宇宙线和图书情报等部门,重点放在宇宙线方面。在她的支持下,高能所宇宙线研究室通过国内和国际合作,在西藏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山乳胶室。
1984年,何泽慧卸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职务,照理,她可以歇歇了。但是,对于一个热爱科学、把终身献给科学的人来说,是难以办到的。正如同窗王大珩诗言:“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
何泽慧先生具有敏锐的科学洞察力,工作细致、耐心,在科学实验中从不放过任何一点异常迹象的探索精神,以及对新现象作出正确分析的本领高于常人。她经常告诫和鞭策我们:“立足常规,着眼新奇”,要求我们在脚踏实地中做出创新水平的工作。
2006年,92岁高龄的老人欣然提笔为振华女校百年校庆写下了“爱国奋进”,这四个字也正是钱三强、何泽慧夫妇毕生之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