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可能不算大事,但突如其来的它还是让人感觉十分难受和尴尬。一泻千里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搞鬼?日常生活中人们遭遇的主要是急性腹泻,一般病程较短。治疗拉肚子,最重要的事情是补液。不要随便吃抗生素,止泻药通常不是必需。拉肚子不必立刻往医院跑,但如果出现高烧、血便、脱水等症状应该立即就诊。拉肚子可以正常吃饭,不必刻意断食。
正常的便便一般是成形的一坨,而如果其中水分太多、排泄太频繁就是腹泻了。医学上的腹泻指每天排泻三次以上稀便或水样大便,或者比个人正常排便次数更频。需要注意的是,大便的性状比次数更重要。大便的性状我们可以通过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来进行大致判断。
腹泻的直接原因是肠道中的液体变得太多了,这可能是肠道内容物渗透压造成的问题,也可能是肠道细胞因某种因素刺激而增加分泌所致。
导致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感染性因素居多,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这其中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比如婴幼儿腹泻中最常见的病原体就是轮状病毒。对食物成分的不耐受也会让人拉肚子,比如说困扰很多亚洲人的乳糖不耐就是典型的例子。此外服用某些药物(例如抗生素)或者手术后也可能会发生腹泻。而如果是长期的腹泻(至少4周以上),还可能是肠道出现了其他问题,比如克罗恩病、肠应激综合征等。
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腹泻,一般都是急性腹泻(病程2~3周以下),很多时候,腹泻的病程较短(1~2天),这时候费力去做检查寻找病因其实并无必要。发生腹泻后不必立刻往医院跑,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证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拉肚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会随着一泻千里的粪便大量丢失,而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补液最好的选择是三代口服补液盐,需要注意的是,自配盐水、运动饮料、果汁等并不能替代它的作用。
对于一般的急性腹泻而言,在家进行治疗即可,但出现下列情形时,需要及时就医:成年人出现脱水征、腹泻持续2天以上、腹部或直肠疼痛、体温38.9℃以上、血便或脓便、黑便或柏油样便。婴幼儿出现脱水征、血便、婴儿数小时拒绝进食或喝水、反复剧烈腹痛、行为意识改变如疲惫、反应差等。
值得警惕的脱水症状包括:早期脱水无迹象或无症状,中度脱水口渴,烦躁不安,皮肤缺乏弹性,眼睛凹陷,严重脱水症状加重,休克,意识减弱,尿少,体凉,四肢潮湿,脉动快速和微弱,低血压或检测不到血压,皮肤苍白。可以记录下拉肚子的次数、大便的性质,这些信息能给医生的判断提供依据。
腹泻治疗的重点就是补液,在此之外,止泻药物通常不是必需的。
对婴幼儿一般不推荐使用止泻药,不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可对腹泻患儿进行补锌治疗(10~20mg/天)。说到拉肚子,不少人可能会首先想到一种叫“泻立停”的药,还有陈佩斯在小品《羊肉串》里的那句经典台词:“痢特灵痢特灵,你治跑肚拉稀是特别的灵”。但是,拉肚子时你可别立刻就翻出这些药来吃。“泻立停”、“痢特灵”这样的药物其实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它们的有效成分都是抗菌药。
前面已经说到,日常的拉肚子其实是病毒感染居多,而这些药对病毒都没什么效果。抗菌药物最好只在医生明确诊断之后遵医嘱服用。
有种观点认为拉肚子时应该暂时禁食,好给肠道减轻负担,但这其实没什么道理。急性腹泻时没有必要刻意断食或者只吃流食,这样反而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碳水化合物(米饭、小麦、土豆、面包)、瘦肉、酸奶、水果和蔬菜等都是适合的食物,不过高脂肪含量、辛辣的食物、运动饮料、高糖饮料等最好避免。
不少引起拉肚子的病原体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所以勤洗手、注意食物卫生就是很好的预防方法。腹泻患儿家长及患儿应注意避免在家庭及朋友之间造成传播。饭前、便后、更换尿布后勤洗手,腹泻患儿在家隔离直到腹泻痊愈。对于轮状病毒,现在国际上也有了相应的疫苗。另外,为了大家的健康,拉肚子时就别去游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