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让我们一起关注耳朵健康

来源: 新华网、今晚网

发布日期: 2016-03-03

本文介绍了爱耳日的主题“关注儿童听力健康”,并详细阐述了儿童、年轻人和老年人在不同年龄段的听力问题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文章强调了早期发现和治疗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专家的建议和指导。

今天是我国第17个“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儿童听力健康”。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倪鑫表示,5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听力损失不仅会造成言语发育迟缓或聋哑,还会影响儿童智力发展,造成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预防和治疗听力问题关键在于“早”,在产前就应该开始。

一般来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1~3个月可对于突然而来的大声出现惊吓反应;3~6个月会寻找或转向声源;6~9个月可转向讲话中被提及的人或物体;9~12个月会听从大人的指令做动作;12~15个月能说出单字词;15~18个月对大人在隔壁房间的呼唤有反应;18~24个月能运用两个字的短语;24~36个月能说出短句。

一旦发现异常,或者对于更大些的孩子来说,家长注意到孩子有以下行为,比如总是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看电视声音特大;有异常响动时,大家有反应,但孩子总是没有动静;孩子接电话时习惯只用右侧耳朵等,就应怀疑孩子可能有听力异常,应尽早去专业医疗机构检查。

据了解,部分听力损伤患儿是在幼儿园入园体检时发现的。对此,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张杰建议家长应重视幼儿园体检,同时呼吁所有的幼儿园入园体检时都加入听力筛查这一项,尤其是患中耳炎的孩子更应特别留意。60%的儿童都曾发生过急性中耳炎,对于较严重经过治疗的,复查时应做个听力评估。对孩子来说,相比于游泳、洗脸导致水进入耳朵造成的中耳炎,更应预防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即感冒引起的中耳炎。

孩子一旦出现听力损失,应尽早干预和治疗。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首席专家郑军表示,如果是传导性的听力下降,即中耳路径传导出现问题,可逆性较高,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能帮助恢复。如果是感音神经性耳聋,即听神经和耳蜗受损,则需选择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人工耳蜗在佩戴前,应到正规医院评估听力受损程度,由专业医生制定听力补偿方案。

对于孩子已出现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人工耳蜗是进行听力重建的有效方法,越早植入对于患儿的言语康复越有利。

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我国的突聋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而且发病年龄逐渐降低,如果按照国外报道每年新增突聋发病率平均值10/10万人计算,我国每年大约有10万突发性聋新增病例。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程岩认为,突发性耳聋已成为青壮年人群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青壮年人群工作和生活压力过大导致的过度劳累、精神长期紧张等是导致“突聋”的重要诱因。首先,现代人普遍生活规律不正常,多数人存在过度疲劳,连续熬夜上网等,导致耳朵的免疫功能降低,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年轻人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耳机更是不离耳朵,有声儿没声儿,都在耳朵上挂着。

一些年轻人戴耳机听音乐一听就是数小时,且声音放得很大,无论在行走或做工作时都不愿取下,甚至在睡眠前也戴着,这些行为其实是以损害听力为代价的,极易产生突发性耳聋。其次是都市“声污染”的增加。很多肉耳没有注意的声音,包括电脑和许多电子设备的低频噪音,时时刻刻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第三,精神压力过重,例如学习、工作压力等,很多高考学生甚至会和家长一起暴聋。再者心理因素刺激也不容忽视。

专家支招:当你连续熬夜或处在身心疲惫、精神紧张的时候,如出现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很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的先兆,即便没有感觉到耳聋(因为某些高频感音神经性聋而语言频率并没受侵)也应到专科医院及时就诊。由于20~40岁是突发性耳聋的高发年龄,因此年轻白领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次戴耳机听音乐时间不应过长。听力损害是无法恢复的,年轻人千万不可忽视。

在使用耳机收听过程中音量掌握在以能听清楚为佳,时间每天最多不超过1小时,如果持续使用耳麦,应该每隔半小时拿掉耳麦,让耳朵适当休息一下。发现有耳鸣和听力下降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并停止使用耳机。此外,在持续劳累后,要保护耳朵不受酒吧等嘈杂环境的音响刺激。如果出现耳鸣、听力下降或伴有眩晕后应立即到专科医院检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近年来,老年性听力损失发病率逐步上升主要与遗传、环境噪声、慢性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滥用耳毒性药物、代谢紊乱、饮食营养、生活条件、劳动强度、精神压力、情绪及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具体与以下5个方面密切相关:一是老年人听觉系统的衰老。听觉系统的衰老和机体的衰老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组织、细胞衰老的结果。二是心血管疾病与代谢疾病发病率的增加。

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这些慢性病使内耳血管硬化,氧气交换减少,代谢障碍,导致内耳毛细胞受损,也易引起听力损失,诱发老年性聋。三是遗传因素在听觉器官的衰老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四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各种噪声损伤,中耳感染、耳毒性药物及化学试剂引起的损害等。五是精神创伤对老年性耳聋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老年性听力损失通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双耳对称性、缓慢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高调性耳鸣及噪声环境中言语识别变差等,时间长了会给老年人带来一系列心理和情绪困扰,例如压抑感、孤独感、焦虑、易怒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越加重视生活质量,对于耳聋、耳背等过去不足以重视的症状,也采取了积极预防与治疗的态度。专家支招:建议老年人从以下5点加以预防: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老年人要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并有效地扩张微血管,从而促进内耳的血液供应,有效地防止听力减退,不可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品,切忌暴饮暴食,同时要戒除烟酒。2.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有这些疾病的老年人,内耳血运极易发生障碍而引起突聋。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对防止微循环障碍、延缓老年人听力减退有着重要作用。

3.避免接触噪声及耳毒性药物,要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4.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改善脑部及内耳的血液循环。5.定期进行耳健康咨询和检查,一旦出现耳部疾病,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专业耳科进行诊治。

UUID: 92eab40e-1d4a-4f20-a614-52d26930e121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百科知识公众号-pdf2txt/2016年/2016-03-03_爱耳日,让我们一起关注耳朵健康.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