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表面现象吓倒,这些乱码一样的字没什么不好念的!然而,这个只是故弄玄虚而已。请看官付出一点耐心,花上五秒钟认真地看一遍这个无聊的东西上的每一个看起来有点复杂的字。现在你确定只认识“嫖娼”这两个字吗?不是吧?如果看官从中国的高中毕业,却真的只见过“嫖娼”,我把我的“工”字倒着写。其实仔细看看的话,这里面有点常见的字还是挺多的呢。可见编这个的人实在太不敬业了,在输入法选字时都不肯多往后翻上两页。
还是一大堆字不认识?别着急,我们一个个来看一下:觌[dí]是见的意思。这个字在古文里还算常见,不过更多的人最初是从人名里认识它的。比如宋朝有个著名词人叫曾觌,《宋词三百首》里就有他的作品。氅[chǎng]本意可能是指秃鹳属鸟类的羽毛,后指有鸟毛的大衣。鸟毛大衣在古代可是装某个字母的神器,文献中相当常见。
比如《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介绍诸葛亮出场的装备:“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餮[tiè]就是“饕餮”的“餮”,初中语文词汇,要说你不会写我还可以信,要说不认识就太谦虚了。鼗[táo]字在这组字里算稍微有点生僻的,但是一般的语文爱好者大部分也都认识。这个字指的是摇鼓,一种类似于拨浪鼓的乐器。别小看拨浪鼓,这在古代是一种正八经的礼仪乐器。
大部分语文爱好者会认这个字是因为《论语》上有。《论语·微子第十八》记载当时礼崩乐坏的情景时说:“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此处说鲁国的各种乐师都出国了,其中管摇鼓的乐师武就跑到了汉水附近,可见鲁国这是要完呀。曩[nǎng]是从前的意思。《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
”磲[qú]就是“砗[chē]磲”的“磲”。砗磲是双壳纲砗磲目的动物的统称,其中绝大部分种类都是巨大的双壳贝壳。砗磲的壳被视为极为名贵的“有机宝石”,也被附会上了子虚乌有的“药效”,这使得它们遭遇了部分中国渔民毁灭性的捕捞,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种变态的追求既庸俗又恶心,土鳖才喜欢砗磲制的工艺品,文明人要抵制它。蕤[ruí]本意指花。文艺青年们更熟悉的一个词写作“葳[wēi]蕤”。
这个词在《红楼梦》里出现过好几次,比如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中花袭人说:“你出去了就好了。只管这么葳蕤,越发心里烦腻。”颥[rú]字见于“颞颥”一词,指头上眼睛后面的一块区域。这里有一块凹陷,称为颞孔,本来是为了放更为发达的咬肌而演化出来的。此处的骨骼叫颞骨,对应的内部脑区叫颞叶,听觉中枢和海马体都位于颞叶中。我所罹患的脸盲,也是这个脑区产生的问题。鳎[tǎ]就是比目鱼。
菜市场很多没怎么上过学的小贩都认识。鹕[hú]见于“鹈鹕”一词。一个科的大嘴萌鸟,爱看自然类纪录片的小学生都认识。鲦[tiáo]是鲤科条䱗[cān]属小鱼的俗称,也可以吃。爱吃鱼的网友估计会很熟悉这个字。鲻[zī]是硬骨鱼纲下一个目的名字,同样是餐桌上常客。耱[mò]有些生僻,指的是耢[lào],一种农具。貊[mò]是先秦时一个部落名,又通貘。貘[mò]是奇蹄目下的一个科,是马的近亲。
爱看自然类纪录片的小学生一样很熟悉。鍪[móu]本来是一种炊具,后来代指头盔。辛弃疾名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籴[dí]是买粮食的意思。高中常考词。耋[dié]指老人,当代常见于“耄耋”一词。初中词汇。瓞[dié]有点生僻,指小瓜,但是一般的语文爱好者也能认出来。《诗·大雅·文王之什》有《绵》一篇,开头说“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用瓜喻指世系绵延不绝。耵[dīng]用于“耵聍[níng]”一词,是耳垢的医学名。初中生物词汇。一个个看过来,真正的生僻字没有几个。但是它们脱离了常见的语境,和其它一些字组成了不存在的词。仔细看看,上面大部分字你都认识,只是语境被破坏了,乍看觉得不认识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