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月浑子”考:为啥阿月浑子要叫阿月浑子?

作者: 娃哈哈的娃娃鱼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16-01-29

本文详细考据了“阿月浑子”这一名称的起源和翻译问题,探讨了其与波斯语原名peste的关系,以及可能的误传和命名过程。文章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和语言学证据,提出了多种可能性,并指出这一名称可能是通过西域传入中国,而非直接来自波斯。

为什么标题里出现了三次“阿月浑子”?重要的事情当然要说三遍!1月26日,日历娘介绍完阿月浑子,就开始陆陆续续有好些小伙伴们通过各种渠道发出询问:“阿月浑子”这个名字到底是怎么翻译出来的啊?举几个栗子:这个“阿月浑子”跟英文名和学名一点也不像,是不是起源地的叫法?我查了,开心果在起源地波斯叫peste,中古波斯语里是pistag。“阿月浑子”这个艺名到底是怎么来的啊?

等等,这样一来正确的翻译不应该是“逼死他”么?这两天,果壳问答里有位答主娃哈哈的娃娃鱼对“阿月浑子”这个名号做了一番详细的考据。日历娘看到了赶紧去要授权,在此分享给大家,毕竟日历娘也觉得这是个超有意思的话题呢!什么?你忘了阿月浑子是个啥?那在看答主的考据之前,先去复习下1月26日的文章吧,传送门在此:《你知道开心果的大名叫做“阿月浑子”吗?》现在,你准备好了?长文考据,下面开始。

阿月浑子,从这个词来分析,应该分析成“阿月浑/子”,即阿月浑之子(果实)。不过什么是阿月浑呢?能查到的有这么一篇文章:《阿月浑子考》,肖超宇,《民族史研究》2013年12辑。这篇文章的观点是,开心果有黄绿色的必思答,即peste,还有一种紫红色的阿月浑子。从读音上考虑,“阿月浑”是下面这个波斯语词汇的音译。

《阿月浑子考》中认为的“阿月浑”译音来源文中说,洋苏木原产于中南美和印度群岛,紫荆原产于中国东南,由于紫荆与波斯的紫红色的阿月浑子相似,所以波斯人在东方见到紫荆就误以为紫荆就是阿月浑子。元代黄绿色的必思答成为开心果的统称,而人们对紫红色的阿月浑子则越来越陌生,才导致现在对阿月浑子的本义难以辨明。这个结论我是不大相信的。

1.关于紫色虽说都带紫,但是开心果只有果实会带些紫色,跟紫荆的一片紫是完全不能比的,开心果跟豆科植物紫荆的果实也完全不一样,就算是把两种树两种果实摆在一起,以前没见过的人都能分辨,何况开心果是波斯人的重要作物,波斯人还能认错那才是瞎了眼。而且,开心果的紫色并非是其特色,很难想象波斯人要特意用“紫色”来给开心果命名。一片紫色的紫荆(Cercis chinensis)树。

图片:wikimedia commons紫荆作为豆科植物,果实还是很典型的。图片:wikimedia commons肖先生的根据,是徐表《南州记》所述阿月浑子生岭南山谷,波斯人呼阿月浑子。作者已经指出,岭南山谷与真正开心果的生长环境是不合的,一个潮湿一个干燥。

但是,这并非是波斯人的乌龙,而应该是对阿月浑子不熟悉的中国人,或者是徐表道听途说,或者是道听途说的人又信誓旦旦地告诉了徐表,总之,应该是徐表误以为这种植物是波斯人的阿月浑子。这种植物是什么呢?我猜想恐怕不是肖先生所认为的紫荆,而是山茶。肖先生在文章的后半截引述了两部元明文献,都提到阿月浑子叶似山茶,山茶又是“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怕高温,忌烈日。中国四川、台湾、山东、江西等地有野生种。

各地广泛栽培,茶花花色品种繁多,花大多数为红色或淡红色”(百度百科语),恰恰符合“岭南山谷”之征。山茶(Camellia japonica)。图片:onlineplantguide.com2.关于必思答就算波斯人瞎了眼,误认为是同一种东西了吧,那波斯语里的peste又是怎么回事?

波斯语里的【真】阿月浑子波斯人在东方认错了树认错了果实,然后将错就错将洋苏木和紫荆称之为“阿月浑”,而回过头来把自己语言里的本来叫“阿月浑”的开心果也给改名成peste了?这怎么可能嘛。非要说是,那就是旧名阿月浑,后来又起了新名必思答(一般应该是方言词取代原来的通语,成为新的通语),然后呢又把旧名拿来重新命名另一种植物。

大概就好像“铝”在古代是“鑢”的异体,后来不怎么用了,到了近代又被用来当化学元素aluminum的译名了。只不过这样毕竟是太绕,又没有实际的证据证明,难以令人信服。肖先生引用其他学者的研究,说必思答本来就是从黄绿色的词根衍生出来的,就像阿月浑也是从紫红色的词根衍生出来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好像就比较合理了。

而且,文献中所说的“阿月浑子,与胡榛子同树,一岁胡榛子,二岁阿月浑子”,肖先生说胡榛子就是必思答。一岁二岁,我理解应该是说一年生和两年生的意思。一种树,但是一年生的是胡榛子,两年生的是阿月浑子。如果两种果实的产量、味道各方面都没有明显大的差异,那人们当然会倾向于种植一年生的胡榛子。不过,既然唐代都还存在一岁胡榛子和二岁阿月浑子,到元代就一下子被胡榛子一统天下,这好像也不大可能。

3.关于阿月浑作者力图从汉语的中古音上去论证这个arghavān就是阿月浑,证明“月”对应r(o)gh。读“大月氏”之“月”为rou,实则一桩旧案,却并非悬案,仍应以如字读yue为是。作者说限于学力不能判断“月”的中古读音,实际上“月”的中古读音并无疑义,声母就是ng,即便是肖先生所引的罗常培先生的《唐五代西北方音》中所述的’g,也是很接近ng的一种读音(’这个符号在该文中就表示“含鼻音成素”)。

虽则如此,作者说自己学力有限,也还算是谨慎。但是作者又说,就“阿月浑子”这个例子,他臆断“月”的读音与rgh有关,也就是认为“月”的声母是r,这真是的的确确的臆断了。我国汉朝时期,大月氏五部落之一的贵霜部落统一了大月氏各部,建立起了贵霜帝国。这张地图后面还会用上。图片:Kanwit Family肖先生引用的文献,对阿月浑子有多种称谓,比如:阿月浑子、阿月、阿月子、阿月浑、浑子。

从这些称呼当中,可以看出,阿月浑子不但可以分析为“阿月浑/子”,甚至于还可以分析为“阿月/浑子”。对比胡榛子,胡地的榛子,阿月浑子的意思似乎就是阿月的浑子。这样一来,肖先生所否认的,劳费尔《中国伊朗编》里的观点就有意思了。这本书在网上可以下载到。阿月浑子的讨论在70-79页。作者的拟音是agoz-van。agoz是坚果,van是一种野阿月浑子。4.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搞错了方向呢?

顺便说一下,前面所引述的观点,都是以“阿月浑子”是波斯语来源这一假设为基础的。但是,所谓阿月浑子是波斯人对开心果的称谓,最初的来源是徐表的《南州记》。在这之外,肖超宇先生所举出的文献,除了引用《南州记》之外的,只是浑称“西国”,并不明确指出是波斯,更没有说这是波斯的称谓。

既然徐表能把山茶当成阿月浑子,那么徐表说波斯人叫这种东西“阿月浑子”,大概可以理解为这样一种逻辑:这玩意儿叫“阿月浑子”,这玩意儿源自波斯,那么波斯人叫这玩意儿“阿月浑子”。这种推理显然是不正确的。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的阿月浑子,原产波斯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原产波斯,不等于中间没有二道贩子。波斯进入中国内地之前,首先到达的是西域,西域消化吸收之后,才会进一步传入中国内地。

中国人所见的阿月浑子,其实大都应是在西域种植的产品。既然开心果能够在西域种植,显然再大量从波斯贩入是无利可图的。还是这张地图,你或许注意到了:波斯与中国并不接壤。图片:Kanwit Family同样地,中国人所接触到的“阿月浑子”这个词,也可能经过了西域国家的倒卖,在不同语言中七拐八绕,最后才以“阿月浑子”的形式传到中国人耳中。

比如说,波斯以东某个有开心果的地方,可能是从波斯贩来的,也可能本身也有种植,这个地方就称之为阿月浑子,就像我们说地瓜番薯红薯一样,就是同物异名。最早将开心果介绍到中国的商人,最初是从该地获得的开心果,因此沿用当地的命名“阿月浑子”,而不是波斯的原名“必思答”。

这个名字,既有可能是波斯语的方言用词,只是地瓜番薯红薯的区别,也可能是与波斯语毫无关系另外一种语言里的词,是地瓜和sweet potato的区别。比如说某地刚刚接触到开心果,就拿当地与之相似的某种叫阿月浑子的植物来命名开心果,若是这种情况,那么从波斯语里面去找语源,其实是缘木求鱼。到了元代,中国有能力直接跟波斯打交道了,才从波斯贩回了原汁原味的读音“必思答”。

你大概没想到这么长一篇文章,作者努力考据,却最终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并不是!这绝对是目前为止最具启发性的考据之一了。语言学研究可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直接证据的,而文中的收集、研究、归谬,不正是考据的乐趣所在么?

UUID: 2b6e1b61-21a2-483c-b2dc-8842ded1711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6年/2016-01-29_“阿月浑子”考:为啥阿月浑子要叫阿月浑子?.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8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