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辞世,曾创建最早模拟人类活动的机器人

作者: 湛庐文化

来源: 湛庐文化

发布日期: 2016-01-26

马文·明斯基,人工智能之父,于1月24日晚在美国波士顿逝世,享年88岁。他是人工智能领域首位图灵奖获得者,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MIT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创始人,虚拟现实的最早倡导者,影响了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他的代表作《情感机器》构建了未来会思考的机器人的蓝图,影响了无数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

他,最早联合提出了“人工智能”概念,被尊为人工智能之父;他是人工智能领域首位图灵奖获得者;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MIT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创始人;他,还是虚拟现实的最早倡导者;他,影响了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他的代表作《情感机器》构建了未来会思考的机器人的蓝图,影响了无数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他就是那位在人工智能60年历史中一直熠熠生辉的权威——马文·明斯基。

这位致力于创造情感机器的巨人,人工智能之父,于1月24日晚在美国波士顿逝世,享年88岁。我们自此失去了这位学术大师!

1927年,马文·明斯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眼科医生家庭。因为正值美国大力发展私立学校的时期,所以他从小学到中学全盘接受的都是私立学校的教育,并对电子学和化学情有独钟。

高中毕业时他加入海军,退伍后去往哈佛大学深造,主修物理学,选修电气工程、数学、遗传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并于1950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在取得博士学位后,约翰·冯·诺依曼、诺伯特·维纳、克劳德·香农引荐他成为哈佛大学的助理研究员,并一举发明了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1956年,明斯基与麦卡锡、香农等人一起发起并组织了“达特茅斯会议”,提出“人工智能”概念。

这一时期,他开始致力于使用“符号操作”方式研究人工智能,并写出了《迈向人工智能》(Steps towar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一论文,论述了启发式搜索、模式识别、学习计划和感应等主题。1958年,他离开哈佛大学,去到麻省理工学院(MIT),之后不久,麦卡锡也由达特茅斯来到MIT与他会合,共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MIT人工智能实验室。

学生和工作人员们开始涌入实验室,迎接理解人工智能与赋予机器智能的新挑战——研究人员们不仅要努力尝试对人类思维和智能建模,而且还要尝试建立实用性的机器人。在那里,明斯基自己就设计和建造了一个带有扫描仪和触觉传感器的14度自由机械手,可以像人一样搭积木。

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第一年,明斯基便提出了关于思维如何萌生的理论,并建造了一台名为“Snare”的学习机,该机器是世界上第一个神经网络模拟器,能够在其40个“代理”和一个奖励系统的帮助下穿越迷宫。之后,明斯基还通过综合利用自己多学科的知识,使机器具备了基于过去行为预测当前行为的能力。

在对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深入研究下,他构建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能够模拟人类活动的机器人Robot C,带领机器人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早在20世纪60年代,明斯基就提出了“telepresence”(远程介入)这一概念,通过利用微型摄像机、运动传感器等设备,明斯基让人体验到了自己驾驶飞机、在战场上参加战斗、在水下游泳这些现实中未发生的事情,这也为他奠定了“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倡导者的重大地位。

在计算机科学的众多领域,尤其是在让计算机模拟人类大脑认知能力的人工智能领域,明斯基无疑都是一个闪耀着明星般光环的著名研究人员。

由于他的研究引领了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神经网络、图灵机理论和回归函数这些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潮流,并在图象处理领域、符号计算、知识表示、计算语义学、机器感知和符号连接学习领域作出了许多贡献,1969年,明斯基被授予“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这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工智能学者。

之后,麦卡锡、西蒙(H.A.Simon)、纽厄尔(A.Newell.)、费根鲍姆(E.A.Feigenbaum)、劳伊·雷迪(RajReddy)等5名人工智能学者也先后斩获图灵奖,人工智能这一学科的影响力日渐深广起来。

UUID: 1b5f539f-d9e6-4551-90b2-3dc5c7abfab6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环球科学公众号-pdf2txt/2016/2016-01-26_“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辞世,曾创建最早模拟人类活动的机器人.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