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

作者: Sharken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6-01-26

研究探讨了老年人的人格变化,发现老年人的神经质水平上升,而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下降,这种变化是对身体和认知能力下降的补偿策略。研究还指出,环境和遗传因素在老年人人格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在看到网上各种老人辱骂公交车上不让座的年轻人、扶摔倒的老人反被讹、老人偷东西的消息后,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这个还真有研究。先从人格是什么说起。人格(personality)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换言之,人格不同于性格——只有将那些描述了人们在思想、情感、追求、行为上差异的性格综合起来,才能称之为人格。在这次的研究中,研究者使用了大五人格模型(the Big Five)来对老年人的人格特征进行描述。大五人格模型(the Big Five)是人格领域中影响力最为广泛的理论之一。

所谓大五人格,即将一个人的人格划分为5种不同的人格特质,每一种人格特质又是一个具有正、负方向的维度,这样不同的人格都可以通过在这5个维度上的不同取值而被标定出来。除这五个特质外,研究者还增加了两个额外特质:控制感(perceived control)和情感强度(affect intensity)。所谓控制感是人们自认为能够掌控所经历事件的体验,而情感强度则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反应程度。

这样,研究者就可以用上述7个人格特质,描述老年人的人格。该研究共选用了410名年龄跨度为64-85岁的被试,其中有134对同卵双生子和63对异卵双生子,研究的时间跨度为5年。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在心理发展特征上的相似程度,研究者可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人老了,人格怎么变?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研究者用不同量表测量了所有被试的7种人格特质,并利用布莱德本情感平衡量表(Bradlburn`s Affect Balance Scale)测量了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在5年后,也就是实验的第二阶段,研究者又对被试的这两项指标进行了重新测量。在整个实验中都需要记录所有双生子的共同经历、非共同经历以及他们的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身高、民族、血型等)。

之后,研究者对两个阶段的数据和双生子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老年人的人格发展轨迹恰恰和年轻人相反,这主要表现在:1. 年轻人的神经质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而老年人则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质水平越来越高;2. 年轻人的宜人性和责任感水平会逐渐增长,而外向性在人格发展中表现得较为稳定,同时开放性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而老年人这4个人格特质的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3. 由于身体衰老以及认知能力下降,老年人必须承认他们不能像以前那样让一切尽在掌握,因此他们的控制感不如年轻人;4. 在情感强度上,情绪控制能力下降和感情管理技能提升这两个相反的作用互相抵消,使得老年人的情感强度稳定不变。

进一步分析发现,控制感的变化和大五人格特质的变化存在联系。总之,老年人的人格发展轨迹——神经质上升,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下降——是一种对自身身体状况恶化和认知能力下降的补偿策略,反映了一种老年生活中的自适应机制。环境和基因造成个体差异。不过,老年人在人格发展上不仅有上面提到的一般特征,也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具体表现为不同老人在某一特质上的发展程度或发展速率不同。

研究者发现,未共同经历过的环境能够解释个体差异中53%的变异。造成人格发展个体差异的另一个因素就是遗传,它能解释43%的变异。在最后,研究者指出,从模型预测来说,老人这种较高的神经质以及较低的外向性、责任感和控制感会降低幸福水平。不过,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并没有发现老年人的幸福水平存在波动,而是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

我们可以预期,通过分析幸福感和不同人格特质的关系,在未来我们有可能发展出一套人格控制策略,以提高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水平,而这项研究无疑为此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

UUID: 058740f1-7141-4f3d-8ef3-b36c344cfd0c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6/2016-01-26_到底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