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两大节日合体,然后才有了它

作者: 清洁工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6-01-17

腊八节是由古代两个极为重要的节日合流演变而来的,腊祭和蜡祭在汉代开始合流,腊八日最终在佛教影响下形成并固定在十二月八日,成为今天广为流传的节日。

提起腊八,现在的人们除了喝腊八粥、泡腊八蒜之外,一般很难想到别的风俗了。在很多人眼里,不起眼的腊八甚至都很难算是个节日,连“吃饺子还是吃面”的争论都没有它的份儿。然而,这个今天看来十分缺少存在感的传统节日,出身却十分显赫——它可是由古代两个极为重要的节日合流演变而来的。

在语文考卷上,不少吃货可能都写过“味同嚼腊”这样的错别字,在拼音输入法广泛使用的今天,这样的混淆似乎变得越来越稀松平常了。然而,在讨论腊八节时,理清“臘”、“腊”、“蠟”和“蜡”这四个字的关系却显得格外重要。对于今天的很多中国人来说,“臘”和“腊”、“蠟”和“蜡”基本上就是同一个字的繁简对照版而已。但是在古代,它们却本是区别很大的四个字。

“腊”是中国古代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祭典。关于腊祭,最有名的一个例子莫过很多人学过的《左传·僖公五年传》上那段“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的古文了。这段古文是“唇亡齿寒”、“假虞灭虢”、“一之谓甚,其可再乎”等重要成语的来源。

腊祭的具体日期经常改变,但都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举行。由于这个祭祀非常重要,这个月份也被称为“腊月”。而同时,正赶上庆贺丰收的“蜡”日。在先秦时期,这同样也是一个会由天子亲自参与的重要祭祀活动。

腊、蜡都是在年末举行、带有狂欢色彩的重要祭祀,既然赶到一起,何不索性一块儿过了?在民间,两种祭祀从汉代就开始合流。腊祭开始附带了蜡祭的狂欢色彩。与此同时,蜡祭也在向腊祭靠拢。

五行学说自战国末年渐趋成型,到了汉代则颇为盛行。那时候,人们开了很多脑洞,拿五行来附会世上的各种问题。当时产生了一种颇有影响力的学说叫“五德终始说”,它认为不同朝代有不同的五行属性,称为“五德”,只有顺应了这些属性才能顺应天时,国祚绵长。根据当时人迷信的想法,这个观点就可以决定腊日的日期。

南朝萧梁时期的宗懍所著《荆楚岁时记》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作金刚力士,以逐疫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沐浴转除罪障。”腊日被固定到了十二月八日上。此时的腊日既有传统腊日庆祝所谓的阳气恢复,春草重生的特点,又包含了“作金刚力士”、“沐浴”、“除罪障”这些佛教色彩明确的特征。

宋代以后,曾经极为重要的腊日日渐式微,最终于清朝的乾隆十年被彻底废除;而脱胎于腊日的腊八,却借助一种好喝的粥广为流传,一直存续至今。由此可见,吃货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

UUID: 63fc6696-96b8-492c-9372-d969772befc9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6/2016-01-17_腊八节:两大节日合体,然后才有了它.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