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多“放权”,还是诸事包办比较好呢?研究显示,父母支持孩子的自主权(给予孩子独立性和对自己的事情的控制权)的话,孩子日后就能在父母不在时独立完成任务。相反,那些喜欢指使孩子、控制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所有的任务细节都要进行干涉和控制),会让孩子在面临挑战和困难的时候容易放弃。当孩子在学校上课时,这两种不同教养方式就会显示出巨大的差别。
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面临大量的挑战和困惑,这些挑战和困惑被称为“有益的困难”(desirable difficulties),它们能将一闪而过的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的、持久的知识和能力。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意识到作业的目的,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材料、加强组织能力并强化他们的学习习惯。但是,许多家长在孩子做功课时提供的帮助并没有达到上述的目的,反而削弱了孩子的能力。
比如,许多家长为孩子的功课进行过于细致的指导、控制孩子做功课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当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独自应对挑战的时候,他们才是真正地在帮助孩子。如果孩子尽力了,但是还是需要帮助时,家长这时候可以介入,采用鼓励、方向性的指导等方式,而不要给予直接的解决办法或者答案。控制欲强的父母主动给孩子提供许多武断的“建议”和“教导”。每个人都有做家务的方式,孩子也有自己的方式。
武断地给出一些意见和指导,虽然从家长的角度看是在“帮孩子”,但在孩子看来就是在“啰嗦”,干涉他们的自主性,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和不信任。这种教导对双方面来说都是消极的,只会破坏两者间的关系。控制欲强的父母一切包办。一切包办似乎让事情变得简单许多,特别是在时间紧促或者你很疲劳的时候。但是,教养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习自立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任务。
有时候多花些时间让孩子独立自主地做事,甚至费劲地完成一件事,比家长一言不发地包办要重要得多。在这种情况下,请抑制自己上前一手包办的冲动,记住让孩子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控制欲强的父母常为孩子提供外在的动机(而非内在的)。当你把外在奖励降低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时,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才能被培养起来。一些基本的家务,比如遛狗、倒垃圾,应该被视为家庭基本责任而不是值得被大肆奖励的事物。
家里的每个人都应该为维护家庭做出努力,而不应该把基本的家庭责任当作英雄事迹来赞扬。控制欲强的父母在孩子尝试解决问题前就把正确答案给出。所有的正确答案都是得来容易。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自己思考,这会教会孩子珍惜独立思考的静谧。这也会告诉他们你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控制欲强的父母不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有时,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决定权比事情本身还要重要。
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许多实践,因此给你孩子进行决策的权利。支持孩子独立自主的父母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养孩子就是教孩子。教孩子就相当于在做老师。等待最好的教导时机,引导孩子找到答案。孩子自己找到的答案总是比别人给的记得要清楚、理解得也更深刻。支持孩子独立自主的父母容许孩子犯错,并帮助孩子理解错误的后果。当家里有什么打碎的时候,保持幽默感和耐心并非易事。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告诉孩子错误也是学习的一部分的话,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就会更加自信,也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如果我们告诉他们打破了东西天就要塌了的话,他们的害怕和失败感只会被无谓地加强。支持孩子独立自主的父母像看重成功一般看重失败。一种教养法是,把错误看作是一种教育的工具;在孩子犯错时也支持、爱他们,就像他们成功时一样。
在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帮助他们从挫折感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恢复他们的自信,这样他们下次会做得更好。在他们失败的时候也不要吝惜鼓励,这是他们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支持孩子独立自主的父母理解孩子的挫败感和失望。让你的孩子知道,你理解他们的难处。我们都需要倾诉和被理解。向孩子表现出你对他们感同身受,那么接下来他们就会更加愿意听从你的建议。支持孩子独立自主的父母给予孩子反馈。
有效的反馈能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孩子们非常重视支持性的建议,这能够让他们自主地解决问题。解决方法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而不是你告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