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前往野生保护区的游客有80亿人次。这仅仅是陆上的景点,水下保护区比这还要多数百万人次。考虑到这些都是受到“保护”的区域,这样多的人流简直是不可思议。“真是太可怕了。”丹·布卢姆斯坦,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行为与保护生态学家说道。“尽管这些景点中部分可能是当地的公园。但每年,很多人都在全球范围寻找尚未被发现的自然区域。因此,这种人流的潜在影响可能是巨大的。
”说白了,这些潜在的影响就是:“生态旅游会不会使动物变得迟钝?”或者换一种说法:我们的出现会不会扰乱并改变野生动物的天性,并最终影响到它们的生存?布卢姆斯坦和他的同僚通过文献调查,对全球的人类——野生动物互动进行研究。这些文献囊括了乌干达的猩猩生态游、大提顿公园的麋鹿与羚羊观赏等等。他们总结出,无论人类旅游的本意有多好,都可能会使动物对于靠近者与捕食者的警觉性下降,降低它们生存的几率。
有多种机制造成了这种情况。其中一种称为“人盾”效应——当人类在场时,捕食者更少对猎物发动袭击。这就导致被捕食者的警觉性下降,哪怕是人类已经离开后也会如此。或者说,我们的到来使得它们习惯了巨大且吵闹的动物,于是对真正的捕食者就降低了警惕。“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我们好像通过野生动物旅游和生态游把动物驯化了。”这个观点已经发表在《生态学与进化趋势》上了。
这篇论文并没有直接证明旅游业确实让动物变得迟钝,这仅仅是一种理论。“我们现在仅仅是把我们仅有的线索串联起来,并以此提出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否事实果真如此,以及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效应, 我们暂时还不清楚。我们的文章是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这个领域。”通过研究,希望能让土地管理者能够有理由说服人们,不要让人们对野生动物的爱毁了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