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拉伯数字成为国际通用数字之前,世界各国和民族使用的数字不尽相同。我国古代使用的是“中国数字”,它有小写和大写两种,小写数字包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大写数字包括“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小写数字被普遍使用的时候,大写数字还没有出现;或者说,根本没有第二套数字,当然也就谈不上大小写数字之分。
其实,中国大写数字是有出处的。
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巩固江山,特别注重对官员的管理,针对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发布了一系列严查重办政策,在出现贪官污吏时,敢于动真格的,甚至不惜下杀手。当时,有一位名叫郭桓的大将,曾经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打下江山后,他当上户部尚书,掌管天下钱粮。
郭桓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掠取国家财产;他所采用的贪污手段极为简单,就是根据原先中国数字易于修改的缺陷,私自涂改钱粮账目,如将“一”改成“二”或“三”或“十”,“二”改成“三”,“三”改成“五”等。这样一来,数额巨大的钱粮轻而易举地被郭桓及其同伙侵吞瓜分。事后查明,在短短几年内,郭桓一伙贪污了近2400万石粮食和大量金银。
朱元璋得知后大怒,下令把郭桓等六部12名高官及左右侍郎以下同案犯数万人处死,系狱、充边、拟罪者不计其数。他还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不便修改的“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这就是所谓的大写数字。
不过,也有学者对此说法提出异议。他们认为,中国大写数字的真正制订者是女皇武则天。其渊源可追溯到比朱元璋早了700年的《岱岳观造像记》,在这块武则天掌权时所竖立的石碑上,已经出现了前面所提的大写数字,这是目前年代最早可见的证物。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考据家顾炎武对此碑考证后认为:“凡数字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武则天自认开天辟地,所以,在位时制造出很多汉字。
可以作为佐证的还有当时的诗文。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长庆集》中《论行营状请勒魏博等四道兵马却守本界事》有这样的记述:“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捌万贯。”其中的“贰”“拾”“漆”“捌”都是大写数字。顾炎武说,这个“漆”字本应作“桼”,多的三点是后人妄自加凿的。“漆”后简为“柒”,又省作“七”,并沿用下来。大约到了宋代,官府文书计数都使用大写数字。
宋代学者程大昌在其所著《演繁露·十数改用画字》中写到:“今官府文书凡计其数,皆取声同而画多者改用之。于是壹、贰、叁、肆之类,本皆非数,直是取同声之字,借以为用,贵点画多不可改换为奸耳。”由此可见,精明的武则天早就考虑到防止贪官污吏修改账目,发明并推广了大写数字。朱元璋只不过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了完善,把其中的某些汉字做了修改,如将“漆”变成“柒”,“陌”变成了“佰”,“阡”变成了“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