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星战迷翘首以待的《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的第七部,《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终于在国内上映了。而对许多星战迷来说,系列中流传度最高的“梗”除了“我是你爸爸”,大概就要数光剑了。
“不是我选择了击剑,而是剑选择了我。”——鲍勃·安德森(1922-2012)
在我初中二年级时,我们县城里唯一的Geek,一位家电修理工叔叔把《星球大战》正传的三套VCD碟片借给我去看。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行为怪异:在玩弄家里的手电筒时嘴里会发出苍蝇一样的嗡嗡声。
是的,光剑,在星战系列里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此处应有约翰·威廉姆斯为星战谱写的主题曲)。尽管多年之后我的星战梦已逐渐黯淡,但相信每个我这样的准绝地武士在看到棒状物体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去把玩。
《星战7·原力觉醒》中反派的新光剑虽然改变了设计,但当然还是能一眼辨认出它是光剑。图片来源:starwars.wikia.com
然而光剑的魅力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它会发光,它背后还隐藏着电影人为动作科幻电影做出的无数改进。尽管星战创作者声称这个世界观和地球没有什么关系,但银幕上的光剑武术仍然是脱胎自人类的武学。如果把正传和前传中的光剑打斗做一个比较,我们会发现两者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正传三部曲来自欧洲的优雅武器。图片来源:screenrant.com
正传拍摄在前,它的光剑打斗乍看上去非常温吞,即便是两人对决的紧张场面(比如经典的父子战),双方的动作也是以“对峙——伺机出击——防守反击”的形式为主。这些动作出自剑术大师鲍勃·安德森(Bob Anderson)的指导。他是正牌击剑冠军,还是英国击剑院院长。
他1953年携剑从影,1977年参与《星球大战:新希望》之后,又在接下来的两部正传中亲自担任替身演员,还在铁面背后饰演黑勋爵达斯·维德的武戏。是的,正是他在《帝国反击战》中一剑砍断了卢克的手臂。
鲍勃·安德森,近几十年来西方电影最伟大的剑术武指。图片来源:Galatia Films
身披达斯·维德黑色长袍的安德森(左)正在《绝地的归来》中设计动作。图片来源:dailymail
因此,正传中的光剑打斗更多地借用了欧洲中世纪以降的古典双手长剑剑术,以及偏向于竞技体育的击剑(Fencing)。他带有“欧洲范”的武术设计,让正传中的光剑战斗场面优雅而富有绅士气质。
“一件优雅的武器,适合更加文明的时代。”图片来源:电影截图
《星球大战:新希望》是最忠实于西方剑术的一部,从欧比旺和黑勋爵的决战来看,双方其实是用双手的方式来握持单手剑,距离拉开,强调刺探,偶有劈砍也只是将对方的剑拨开,非常类似击剑运动。
图片来源:电影截图
而在《星球大战:绝地的反击》中,卢克进攻黑勋爵的步法也是击剑步法。他的剑后来被黑勋爵用剑绞开砍手,这也是击剑中的技术。类似的技术在《佐罗的面具》、《佐罗传奇》中多有体现。
图片来源:电影截图
除此之外,鲍勃·安德森指导过佐罗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魔戒系列等等不计其数的动作电影,并扮演众多用剑高手的角色。甘道夫魔武双修、杖剑两用的镜头帅不帅?也是这位老人家设计的。
老人在银幕前后活跃了半个多世纪,直到2012年以89岁高龄去世前不久,还在参与《霍比特人》的制作。打个比方来说,这位老牌武指就相当于好莱坞的于承惠。
前传三部曲剑道的华丽逆袭。图片来源:whatculture.com
但是,太过古典的打斗毕竟不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在前传电影启动后,有了越来越多的使用光剑的角色,因此有越来越多的武术流派得以融合进光剑的打斗。其中最主要的是剑道(kendo)。
实际上,由于乔治·卢卡斯本人深受《七武士》等日本剑戟片的影响,剑道动作在正传中就已经有所体现。玩笑地说,达斯·维德的铠甲几乎就是拿剑道护具为范本改造的,而光剑与剑道竹刀的相似度也不是偶然。天行者卢克的扮演者马克·哈米尔少年时曾经跟随他身为海军军官的父亲在横滨居住,但他专门学习剑道是遇到乔治·卢卡斯之后的事,这都是为了适应影片的拍摄。
是不是毫无违和感!图片来源:artofjosevega
但剑道成为光剑战斗的主要借鉴范本,是从1999年《星球大战:幽灵的威胁》开始的。新一代星战电影中,特技协调师迪克·吉拉德(Dick Gillard)担任主要的武术设计工作。他和卢卡斯遍寻美国的各种武术流派,除了日本剑道外,还有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日本剑术(kenjitsu)、居合道(iaido)、空手道(karate),以及以中国功夫为根基的极限武术(XMA)。
前传中的打斗一改正传中的欧式击剑风格,较多地体现了日本剑道的跟步与劈砍结合;日本剑的握持法能把双手剑柄的设定发挥到最佳,造成更大的攻击范围,灵活的“换把”技术能舞出眼花缭乱的剑花。杜库伯爵的扮演者克里斯托弗·李本人通晓击剑,因此特制了一把类似于击剑枪式柄的弯头剑柄,给他的动作带来一种击剑般的从容。
图片来源:电影截图
相比剑道的仪式化,日本剑术的攻防技术更加全面,而居合道强调与剑器的契合,一击必杀。这些日本的剑法流派让吉拉德津津乐道。而XMA以中国功夫在海外的流传为底子,加入空手道、跆拳道、截拳道等众多武术流派中最炫酷的部分,打造出一种以耍酷、挑战人体极限为核心的武术。它强调腿法、转体、空翻等高难度动作,在兵器方面,有长棍、武士刀、双节棍等,注重套路和花法。
当然,达斯·摩尔更是举手投足都是日本武道的架势……
图片来源:电影截图
中国功夫元素在前传中也经常现身:欧比旺亮剑对敌的起手式,是掐个剑诀指向身前,一是暗示在发挥原力,同时也是中国剑法里的架剑前指,一提膝就是“大魁星势”或者“霸王举鼎”这种招式。又如达斯·摩尔的双头剑杖,其实借鉴了极限棍术比较多(他有时候还会打几个毫无意义的侧空翻),而极限棍术来自于中国棍术和日本棍术。
图片来源:电影截图
除了借鉴全世界在美国生根发芽的各种武术流派,在与其他国家合作动作戏时,一些电影人还会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把动作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动作库。这些杂糅的武术被融入电影工业后,甚至有人直接称之为“好莱坞武术”。
光剑七式考据派的福音。这些用剑风格的区别,可以用官方设定里的“光剑七式”来进行验证,它们分别是“Shii-Cho”、“Makashi”、“Soresu”、“Ataru”、“Shien / Djem So”、“Niman”和“Vaapad”。从这些命名中可以看到东亚文化对光剑的深刻影响。
光剑七型的一种图解。
按照设定,每个光剑使用者会专精其中一种剑型,但随着剑龄增长也会发生转变。正如中国剑术可以分为工、绵、行、醉等“剑体”一样,这些剑型有的是工整严谨的“基本型”,有的注重防守,有的需要投入全部心志才能发挥功用。
很多星战迷会考证六部电影中的剑斗场面分别属于哪种剑型,但这个设定其实是2002年才出现的——作家大卫·雷诺德在为官方杂志撰写《剑术格斗》时首次提出。所以这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意思了。
教学指南如何成为一名光剑侠客。虽然星战剑法中出现了中国元素,但主体剑法依然是欧日两派。中国是用剑大国,剑被称为百兵之君。但是在世界大战之前,武术几乎只在农村私传,没有完善的得分制、赛制、兵器护具,也没有发展成像剑道那样规范化、走向世界的对练运动,因此讲求实效的美国电影也就只能利用一些“好莱坞化”的剑术套路。
但是光剑又恰好符合了所有中式武学中对完美宝剑的梦想:
“炼质才三尺,吹毛过百重”(裴夷直《观淬龙泉剑》)
也即锋利无比削铁如泥;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李白《侠客行》)
也即能放出霜雪般明亮的光芒;
“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陆游《宝剑吟》)
也即能够放置在很小的木盒中;
“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陆游《宝剑吟》)
也即能在惆怅的夜里发出声响。
这一切,光剑都能够完美满足。
于是我们不禁会想,如果一名中国剑客拿起光剑,应该如何最快地掌握光剑对打的技巧?
我国的剑器相接,最普遍的技法是和对方剑先造成一个接触点,使对方偏离预定的攻击路线,己方的剑趁虚而入。而这依赖于身法、腕力和剑本身的重量三个要素。对于光剑来说,你需要忘掉只在手柄存在的重量,重量的不均衡会导致腕力不稳。因为光剑仅仅是接触就会造成杀伤,所以不必像中国剑那样借助剑本身的重量刺击。你可以信赖的只有考虑角度和身法:一要找到攻击对方的角度,二要在攻击结束后仍能不接触对方的剑刃。
光剑招数根据攻击目标不同而各有名称。图片来源:starwar.wikia.com
攻击部位的合理性也很重要。还记得安纳金父子俩各自被砍掉的手吗?这招在光剑剑法中叫做Cho-Sun,而中国剑术最重要的攻击手段就是用截、撩、削、割等技术来伤害对方执剑手的手腕。尤其是如果对方使用的是普通兵器,割掉他的手总比剩半截兵器对自己有利。如果你不能马上攻击他的胸腔或脖颈,那么就得尽量用这些招式来做Cho-Sun。
现在你可以忘掉“星战世界里没有中国”这个事实,用中国剑法做一名绝地了。
一个AI有多少人是边看这篇文章边比划的?
果壳网ID:Guokr42
立即关注果壳网!第一时间获取“说人话”的诺贝尔奖解读~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