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如何跟患者交待药物副作用,才能更有效地帮助患者?怎么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技巧性地跟患者传达药物的副作用信息,既不把患者吓得偷偷停药、也不因为受到心理暗示而出现状况、还能够察觉严重副作用的征兆?作为患者,有副作用的药能不能吃?怎么吃?
本文作者苏上豪是一名台湾的医生,我们来听听他的经验。
作为医生,我最怕病人在门诊时拿着药袋向我询问那上面一个又一个的用药“副作用”,即使这些“副作用”并没有发生在他们身上。老实说,我是真的很不愿意花时间在这问题上着墨太多。一方面我是不想把这些副作用解释得太详细,以免病患知道太多吓到了,回家之后偷偷把某些自认为危险的药收起来,不配合医嘱服用。
临床经验告诉我,有为数不少的病人会自己当医师,获得某些片段的知识后,就自动筛选进入口中的东西,不仅是食品,连药品也一样。
说明书上的“副作用”一大排,其中既有常见的、需要仔细交代并时时追踪的部分,也夹杂着无伤大雅的、极其罕见的、只是在临床试验中报告的不知道到底和药物有没有关系的部分。另一个原因就是,我认为花太多时间解释副作用,不符合比例原则。副作用发生的机率通常很低,而门诊的时间很宝贵,我倒宁愿多让点时间给病患解释任何诊断的结果,或是把某些治疗的作用说得更清楚,而不是舍本逐末,把药袋上的副作用当教科书来逐条讨论。
不过,再好的药物也有挥之不去的副作用阴影。某些药物所引起的副作用,如果不花些时间说明,病患可能会因为我的轻忽而倒楣。这些药物副作用必须解释清楚。2009年,全世界头号畅销的药品是立普妥(Lipitor,药品成分是Atrovastatin),整年全球销售总业绩是一百二十三亿美元。
这是美国辉瑞(Pfizer)大药厂研发出一种能降低血中过高胆固醇的药物,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显示,可以减少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种药物的好处看起来很诱人,尤其在现今养尊处优、工作忙碌、不注意饮食节制的商业社会里,立普妥的出现似乎是那些高血脂患者的福音。
但是它有个非常恐怖的副作用叫“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虽然它的发生率不到百分之一,可是一旦发生了,轻则肌肉酸痛,重则肾脏衰竭,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甚至因而丧命。目前并不知道为何服用立普妥会造成身体骨骼肌(即横纹肌)的溶解坏死。
患者临床表现为强烈的肌肉疼痛感;血中生化值“肌酸酐(CPK)”指数会莫名其妙升高,动辄上千上万(正常值低于一百),因为肌酸酐要通过肾脏代谢,短时间内飙升的肌酸酐会阻塞肾小管,导致肾脏功能衰竭,所以病患一旦发生横纹肌溶解症,便会有致命的危险。
另外一个例子是用于高血压病患的药物,叫“血管收缩素转化酵素抑制剂(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t,ACEI)。ACEI是最常见的治疗高血压药剂,而且它不仅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临床上也用来配治疗心脏衰竭、慢性肾脏病,甚至失智症。
有次门诊,我随手翻了某位患者其他科室的就诊纪录,发现他在术后这一年都定期在胸腔内科追踪处理“咳嗽”的问题,没有间断过,做了很多检查,也查不出病因,我觉得很疑惑。我好奇的询问他为什么一直在胸腔内科复诊,他的答案令我惊讶与汗颜:“我就常常觉得喉咙痒痒的,很想咳却也咳不出什么东西来。”病人的答案暴露了我的轻忽,因为ACEI药物最恼人的副作用就是“干咳”。
根据台湾地区的数据显示,有二成到三成的病患在服用ACEI药物时会出现此症状,只是严重程度不同。我问病患为何不向我反映,他表示,他觉得胸腔内科医师应该比我会治这种病。我听了之后哭笑不得,只能详细向他解释:干咳是来自于他服用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只要停药就会缓解。我将他ACEI的药物以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取代,他半信半疑领了药回家。两个礼拜后门诊时追踪,他很高兴的告诉我干咳的症状都消失了。
从此这个病患把我奉若神明,但其实,恰恰是因为我自己不够审慎,让病患白白受了一年多不必要的苦。
从上述的两个例子来看,副作用的产生是随着治疗的手段而来的,但整体而言,药物疗效带来的利益大于副作用的危险。不过并非所有的副作用都是那么可怕,有些药物的副作用竟然会成为治疗另一种病症的新方法,而且和原来药物的治疗作用相比,有时还会发生反客为主的效果。
相信大家可能看过电视里生发药水“落健”的广告,这种生发水是用涂抹的方式治疗所谓的雄激素性脱发。但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生发水中的主要成分米诺地尔(Minoxidil),原来是用来治疗高血压的药。20世纪70年代,普强(Upjohn)公司开始用米诺地尔治疗高血压。但医生们发现有些人在服用了这种药物之后,毛发忽然茂盛了起来,这种令人不舒服的副作用通常要在停药1-2个月后才会消失。
基于这种有趣的临床发现,普强公司开始试着将米诺地尔做成外用的涂抹生发剂。临床试验证实,只要含有2%米诺地尔的药水,就能刺激毛发生长。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1988年核准普强公司以含有米诺地尔的生发药“Rogaine”上市,成为雄激素性脱发患者的救星,迄今这种生发水在市场上仍一枝独秀。
另外一个以副作用治病的名药就是“伟哥(Viagra)”,这种蓝色小药丸一上市,就被奉为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仙丹妙药。但它最初是治疗心绞痛与高血压,可惜在一段时间的临床实验后,发现效果不如预期,倒是有些男性病患出现了“阴茎异常勃起”的副作用。脑筋动得快的药厂最后不用它来治疗高血压或心绞痛,转而利用药物的副作用来治疗男性朋友难以启齿的“不举”病症。
当临床试验后也有预期的效果出现,所以在1998年FDA核准了用威而钢治疗男性勃起障碍的适应症。
讲了几个有关药物副作用的轶闻趣事,目的不在强调副作用的可怕,或是医疗上“尝试错误”的治疗方式。人不是神,想“逆天而行”治病救人,有时就要接受某些不按牌理出牌的可能。其实,我们不必太“严肃”地看待药物的副作用。
通常我在门诊对于病患的统一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服用药物后若有任何影响“生活质量”的异状,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头晕,除了要参考药袋上条列的种种副作用,更应该尽早使用医院的药师咨询专线,或是再到门诊找医生谈一谈。最忌讳的事情,一是忍着不适把药物乖乖吃完,二是自行停药,这些行为都可能会让你的治疗大打折扣,严重者还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一个AI说明书里列着一大排副作用,的确看着很可怕,但注意观察、遵医嘱就好。反而是堂而皇之的写着“副作用不详”的药物,让人有种不详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