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三款极地爆款雪橇

作者: 吴波 彭鹏

来源: 《博物》杂志

发布日期: 2016-01-06

本文详细介绍了三种极地雪橇的选择:马拉雪橇、雪橇犬(特别是哈士奇)和驯鹿雪橇。每种选择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环境,从马的温驯和易于训练,到哈士奇的精力旺盛和团队合作精神,再到驯鹿的力大无穷和适应冰雪环境的能力。

在城市生活惯了,出门就是公交地铁出租车,当然还有蹬自行车踩小滑板的,更穷的比如我就是用两条腿丈量家门口那几条街。但如果有一天把你扔在冰天雪地,面前站着一匹马,一头鹿,还有一群哈士奇,它们是极地车辆公司malugou(马鹿狗)的三款经典橇型,你会选择谁来拉起你的雪橇,带你浪迹天涯呢?

在蒸汽机发明之前,人们除了自己的两条腿,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马。

在冬季漫长、积雪很深的地方,用马拉雪橇换掉马车,当然顺理成章。数百年来,我国的东北、新疆、内蒙古等地在严寒时节,都用马拉雪橇运出木材、牲畜,运进粮食、补给,直到春天冰雪消融,道路重新开通。这些地方拉雪橇的马,用的只是普通品种。但如果是靠近北极圈的地区,由于环境恶劣,拉雪橇最好就要选矮种马了。高头大马脖子长腿也长,虽然是身材修长特别好看,但散热面积太大,留不住身体的热气。

反而矮种马个头挫点,但不仅散热面积小,而且毛发细密,便于隔热,蹄子也比普通的马宽大一些,以免陷入雪中或者在冰面上打滑。真是马算不如天算,竟然靠矮取胜。比起其他拉雪橇的动物,马的优势在于性情温驯,易于训练。而且等到春天积雪融化,只要换上一副马车或犁,它们就能快速转职,胜任拉车、耕田之类的日常工作。但矮种马对严寒、冰雪的耐受力并不是特别强,而且要吃大量的草料、粮食,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未必靠得住。

20世纪初,两位探险家展开了前往南极的竞赛,为了跨越冰雪皑皑的南极冰原,他们的考察队都选择了雪橇当交通工具,其中一位选择了西伯利亚矮种马,而另一位选择了雪橇犬。结果率先到达南极并安全返回的,就是乘坐狗拉雪橇的科学家。这段故事中提到的雪橇犬正是当今著名的“井犬”、“撒手没”、“拆迁办”--哈士奇,大名西伯利亚雪橇犬,俗称小哈。其实,抱怨小哈的狗主人们是错怪它了。

作为雪橇犬被培育出来的哈士奇,精力旺盛,需要很大的活动量,一般的城市家庭难以满足。小哈每天被关在室内压抑太久,自然就成了在家疯狗、出门跑男的状态。至于“二”,哈士奇的智力水平,在所有家犬里至少属于中等,当然也能理解主人的命令。如果你恰巧家里养了哈士奇,也别太上心培养它成为雪橇犬了,每天出门多让它溜溜你就行了。空有威猛外形,却缺乏攻击性,则是哈士奇的最大优点。

要知道雪橇犬都是团队合作,少则三五只、多则十几二十只被拴在一起,工作时齐心协力,休息时也摩肩接踵,需要一副好脾气跟队友和睦相处才行。而它们高大的身材、厚实的毛皮,兼具强壮和耐力的体格,更是在驰骋雪原的硬件保障。一般来说,西伯利亚和北欧的雪橇犬都叫“哈士奇”。除了它们,还有另外两种雪橇犬:一个是全身白毛、外表高贵的萨摩耶;另一个就是阿拉斯加雪橇犬。

虽然每条狗的“狗力”远远不如“马力”,但它们有个极大优势:雪橇犬的食物,通常是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干肉、干鱼,这些肉类口粮营养浓缩,轻便易携带,只要吃一点干肉,小哈小阿们就能跑上一整天。甚至在食物极端匮乏的情况下,它们光吃碎皮革都能抗饿。

中国的南极仙翁骑梅花鹿,而源自北欧传说的圣诞老人,则坐着驯鹿拉的雪橇。如今在挪威、瑞典、芬兰等国的山野荒原中,仍能看到当地游牧民坐着驯鹿雪橇到处跑。

这些游牧民主要是拉普人(萨米人),他们把驯鹿视为最宝贵的伙伴和财产,不仅吃鹿肉鹿奶,穿鹿皮衣物,还把驯鹿当作重要的交通工具。驯鹿从小生活在积雪的树林里,不仅强壮灵活,耐力持久,而且蹄子格外宽大,就像四个大圆盘,不易陷入积雪,使它们在雪地上行进自如。虽然驯鹿是群居生活的,但它们至今都没有被完全驯化,性格执拗,其实并不容易驾驭。据说平均十头驯鹿当中,才能训练出一头适合拉雪橇的。

不过,驯鹿的力气比马更大,也更擅长在冰雪中前进,一头鹿就能拉动双人雪橇。

UUID: e4d51e59-cf2c-4944-8191-9be34a026ceb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6年/2016-01-06_今冬三款极地爆款雪橇马鹿狗你爱哪款.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