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标题所说,山莓本身并不值得我再写一遍,但山莓所在的蔷薇科悬钩子属(Rubus L.)却应该大书特书。我选择植物学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借此在野外找到好吃的,而悬钩子属不仅每个种都能吃,而且大多数种类都很好吃。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我就是为了悬钩子属才学习植物学的,找悬钩子的果实吃是我出野外最大的乐趣。
据说今年的物种介绍要按“能好怎”的格式来写。“好”是没得说,熟透的悬钩子果实都多汁可口,要说缺点顶多是有些种类太酸。“怎”也简单,直接撸下来塞嘴里就行,野生种类果肉太柔嫩,根本不可能贮存运输,也就省得打什么深加工的主意了。
如何确定你面对的就是悬钩子“能”的问题就说来话长了,对于野生果树,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在野外辨别它们。悬钩子属的特征非常好记:灌木或木质藤本,茎和叶片背面的叶脉上有皮刺,果实是由多个离生心皮发育而成的浆果状聚合果。至于花长什么样我就不说了,在野外看见悬钩子的花意味着你来早了两个月,很郁闷的对不对!
尽管辨认到属并开吃很容易,但要确定吃进嘴里的到底是哪种悬钩子却非常困难,即便对资深的植物分类学家来说亦然。悬钩子属的分类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按照不同的分类系统,这个属在全世界有250-700个物种——由这个数字的范围就能看出分类学家在这个属上存在多大的分歧。悬钩子的繁殖方式非常混乱,既容易杂交,又容易孤雌生殖,于是产生了大量的同源和异源多倍体。这让通过形态来辨别物种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就是吃过这么多种悬钩子。伤心事不提了,我还是说说这些年吃悬钩子的美好回忆吧。2005年起我在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读博士,报到没多久就被老板赶着出野外,于是我带着师弟去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彼时正是春末夏初的好时节,我们实验之余就在周围山上瞎转。这天在一片杉木林下发现了几丛悬钩子,跟我之前见过的种都不一样。这个种是单叶,皮刺很少;果实也是单生的,酸甜之余有一种很难形容的味道。
师弟说:“有点像某种农药味,但是很淡,不影响食用。”我们遂暂定其为“农药悬钩子”。
已经写到口舌生津了,但最早成熟的悬钩子也要等到5月,真是令人捉急……也罢,反正还有下篇,其他美好回忆就留到那时再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