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丰富的经历确实是帮助大脑塑造认知功能的重要手段。而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中,类似的规律同样可以成立。最近,来自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者们就给游戏宅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在3D游戏的虚拟世界中探索,同样能“丰富”人们的大脑,对海马区的记忆功能产生正面的影响,相关论文发表在12月9日的《神经科学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1]。
记忆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将信息“丢进仓库”,为了更好地处理和分辨这些信息,大脑也需要对它们进行不少加工。在人脑中,海马(Hippocampus)就是一个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大脑核团。作为成年大脑当中为数不多的能产生新神经元的脑区,海马能够不断地修改自己的神经回路,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
在处理记忆信息时,海马中有若干种不同的计算过程:其中一种被称为“模式分离”(pattern separation),它会用不同的神经活动编码相似的信息,让相似的信息变得更加不同,从而避免这些信息之间的干扰;而与之相对的则是“模式补完”(pattern completion),相似而不同的信号会会引起同样的神经反应。
有了“模式分离”的处理方式,记忆中已有的相似信息就不会那么容易地混淆在一起。例如,你今天和昨天分别把车停在了同一个位置,这两件事情十分相似,但你不会把它们记成同一件事。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它,大脑中已有的信息就很容易被新的信息覆盖,我们记忆当中那些相似的经历也将因此混作一团。
海马区的功能可以帮助动物适应环境,而反过来,环境也时刻影响着海马的功能。在此之前,已有很多动物实验发现,如果在饲养笼里放上可供小鼠们自由跑动的管道和转轮,丰富的生活环境将带来多样化的感觉刺激,从而促进海马当中新神经和突触的生长,一些与之相关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也会因此得到改善。那么,作为一个虚拟的视觉环境,游戏是否也能对海马功能产生影响?研究者们首先找来了常玩游戏和不常玩游戏的志愿者们进行了调查。
在填写完一份关于游戏行为的调查问卷之后,被试们需要完成一个名为“记忆相似性任务”(mnemonics similarity task,简称MST)的实验。这个测试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被试会看到一组图片,并对这些图片中的物体进行分类。在第二阶段,被试需要以前一组图片为基准,判断眼前出现的图片到底是“相同”、“相似”还是之前没有见过的“新图片”。
而识别“相似”图片的正确率,就可以反映海马中对记忆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
结果发现,与平时不玩游戏的被试相比,玩游戏的被试在识别相似图片方面的平均表现更好,而且随着所玩游戏空间信息复杂度的增加,玩家在记忆任务中的表现也会更好。研究者推测,当人们在玩3D游戏时,游戏当中丰富的空间元素或许能够对海马的神经活动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新神经元的发生。而且,除去视觉与空间加工,包括情绪、注意、逻辑思维和工作记忆在内的多种认知过程也在游戏中被调动起来,堪比一次综合性“大脑训练”。
此外,研究者们还对不玩游戏的人们进行了为期2周、每天30分钟的游戏训练。结果发现,这样也能让模式分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不过,前提依然是要玩对游戏。由此可见,与充实的生活类似,充实的虚拟世界也能够对大脑产生一些正面的影响。闲暇时到3维的虚拟世界里找点乐子,大概也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