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是江河湖海边最容易见到的鸟类类群。在中国,人们看见鸥会说那是“海鸥”,在欧洲我也见过民众管鸥叫“seagull”,就是海鸥的英文直译。在这里,海鸥是作为鸻形目鸥科鸟类的通称使用的,“seagull”也是鸥科鸟类的英文俗称之一。
不过实际上,海鸥(Larus canus)是一种特定的鸟种,而我们所见到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这种真正叫海鸥的鸥,而是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也就是欧亚大陆最常见的一种鸥。红嘴鸥属于鸻形目鸥科,是一种体长仅为39cm左右的小型鸥类。鸥科在全世界有50多种,体色都以白色为主,一般分繁殖羽和非繁殖羽两种不同时间段的不同长相。
红嘴鸥全身白色为主,两翼灰色,翼尖黑色;喙和脚都是红色的,喙端为黑色。在繁殖期,它的喙和脚红色会变成暗红色,光线不好的时候看起来甚至近乎黑色。红嘴鸥属于繁殖羽和非繁殖羽差得很多的鸥类。红嘴鸥成鸟的繁殖羽头部深褐色近黑色,和它躯干部分的白色体羽形成鲜明的对比;非繁殖羽头部全白,仅耳羽部分有一黑色点斑。
幼鸟和成鸟非繁殖羽相似,不过两翼上杂以褐色,且最明显的区别是幼鸟的尾羽具有宽阔的黑色次端斑,成鸟是全白的。
红嘴鸥主要吃水生、陆生昆虫和无脊椎小动物,也会吃鱼(一般是病鱼或死鱼)、啮齿类和农作物。很多有红嘴鸥的水边景点或是城市公园都会有游人投喂面包,一般都是红嘴鸥和绿头鸭抢着吃,当然红嘴鸥从灵活敏捷上显然更胜一筹。红嘴鸥的体型还是偏小,像银鸥那么大的(体长经常超过60cm),就能主动攻击体型较小的鸟或幼鸟,也因此得了凶名——尽管这凶名最后还是被扣在了无辜的海鸥头上。
红嘴鸥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在中国于东北和西北的湿地繁殖,于黄河以南越冬,迁徙时经过华北、华中和东部沿海等广大地区,是中国除青藏高原之外的地区最常见的鸥类。在青藏高原,取代了红嘴鸥成为优势种类的是棕头鸥,棕头鸥与红嘴鸥长相相似,二者在虹膜颜色和翼尖黑色部分的形状上有些微差异。
在云南昆明的滇池、翠湖、大观公园等湖中,每到冬季便有成千上万只红嘴鸥在此越冬。这些红嘴鸥集群抢食游客投喂的面包,已经成为了昆明一大特色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