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10本近期出版的物理科普著作,内容涵盖了粒子物理学和天体物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暗物质,到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再到仍然被哀悼的超导超级对撞机。每一本都值得你收藏在书柜之中。
《暗物质与恐龙》作者:丽莎·兰德尔。神秘的暗物质和恐龙的灭绝有联系吗?对这一问题,哈佛大学超级美女理论物理学家丽莎·兰德尔表示——有可能哟!美女教授推论说,6600万年前那次使得恐龙灭绝、地球上三分之二的生物消失的灾难性撞击发生时,太阳系正经过一个暗物质盘。阅读这本书,你能跟着兰德尔的思维来想象暗物质和恐龙灭绝间的关联,思考这个概念的可能性和研究它所可能经受的挑战。
《黑洞》作者:玛西亚·巴图西亚克。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玛西亚为我们重新描述了黑洞的所有热点话题。她讲述了黑洞这个概念的最初起源能追溯到18世纪,那时有位英国科学家约翰·米歇尔就设想:如果有一个星体的质量非常大,以至于它的逃逸速度要大于光速,那么所有的粒子不就都被这颗星球完全控制住了吗,这个星体不就永久对我们隐形了吗?一百多年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为黑洞的存在提供了数学论证。
现如今,黑洞被认为是星系结构的必需构成,如玛西亚在书中所写:“几乎所有成熟星系的中央都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或许这正说明星系的形成需依赖黑洞的存在。”
《爱因斯坦的骰子和薛定谔的猫》作者:保罗·哈尔彭。爱因斯坦曾说:“上帝不对宇宙掷骰子”,而在薛定谔的故事里,他的猫成非死非活的状态。这两位科学家实际上都想试图找到一种能统一一切的理论。可惜的是最终没能成功,这个问题也困扰了爱因斯坦的整个余生。在这本书里,科学作者保罗·哈尔本描述了那些科学家们最初的争执以及最终的共同追求。
《爱因斯坦百科》作者:艾莉丝·卡拉普莱斯、丹尼尔·肯尼非克、罗伯特·舒曼。这本书详细记录了爱因斯坦所有的科学研究、公众以及私下生平。由三位学者将爱因斯坦的档案以及其文字记录收录整合而成,方便易读,详尽周到。
《狭义与广义理论浅说》作者:爱因斯坦。这是为相对论100年周年纪念特别推出的版本。那时候,因为了解到大部分人无法阅读他的相对论文献,爱因斯坦决定向公众提供译本,他聘请了他能找到的最优秀的科学翻译——他自己。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目标是“给拥有普通科学和哲学背景知识,但未必熟知数学和理论物理的读者一个对相对论准确的认知。”
《探寻祝融星》作者:托马斯·莱文森。
19世纪,人们发现水星的运行轨道总在神奇的不间断的发生变幻,这一发现引发无数猜想,其中之一便是:还有另外一个行星存在从而对水星施加额外引力影响。这颗行星被命名为“祝融星”,不管是牛顿定律或是开普勒定律都能成功预言它的存在。不幸的是,在提出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家都没有发现它的踪迹。寻找祝融星的过程是艰辛的、结局是挫败的——因为祝融星不!存!在!
这个迷思困扰了人们很久,最终被爱因斯坦用他的广义相对论才解开这个谜团。
《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作者:乔治·穆瑟。纠缠是关于量子力学理论最著名的预测。它描述了两个粒子互相纠缠,即使相距遥远距离,一个粒子的行为将会影响另一个的状态。爱因斯坦称这个理论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从70年代起,人们开始进行量子纠缠的实验。据近年来的报告,目前已实现了相距143km的量子纠缠。
作者乔治·穆瑟在本书中为我们讲述了这些实验是如何完成的,也为我们介绍了量子纠缠是如何帮助我们了解时空和宇宙的。
《量子时代》作者:布莱恩·克雷格。科学类文学作品畅销书作家布莱恩·克雷格说“在发达国家中,35%的GDP来自于与量子物理相关的科学技术。”或许大部分人不知道什么是量子物理,可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点滴间,在收音机里、个人电脑里,还有我们的蓝光播放器里等等等等。而它的神奇远不止于此。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建了一个量子时钟,其精确度为每37亿年出现一秒误差。还有量子计算机,这些运用量子物理所创造的科技,终将极大的推进人类文明进程。
《隧道视野》作者:迈克尔·里奥丹、莉莲·侯德森、安德林·克勃。这本书讲述的是超导超级对撞机(SSC)的故事,它是一座夭折的环形粒子加速器。从美梦到噩梦、再从噩梦变成现在痛苦的回忆,作者为我们讲述了建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经济和项目管理上的艰难,还有最终压死这个庞然大物的那些意想不到的“稻草”。
《开普勒和宇宙》作者:戴维·拉芙。
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的一生定义了何为“悲剧”:他的第一任妻子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共有十二个孩子,其中八个便在年幼时病死;他的母亲因被指控是巫师而定罪…历经这些磨难的他,仍为现代天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普勒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他第一个提出太阳是一个力的发射器,使得其他行星围绕其运动;他还证明了这些行星的运动轨道并非圆形,而是椭圆形。
在这本书里,作者戴维·拉芙将开普勒列为与哥白尼、伽利略、布雷赫和牛顿同等级的天文学重要奠基人。